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這九隊相地人馬便將整個關中攪得沸沸揚揚。時當冬閒,“為王相地”的白色大纛旗召來了四野三鄉的萬千人眾終日圍觀。堪輿師們也不避諱,但有歧見便徑自高聲嚷嚷,經好事者一番解說,圍觀人眾自然也跟著七嘴八舌地爭論不休。各種訊息不斷流淌,旬日之間,“國府相地大有爭執”便成了朝野皆知的明事。

終於,九隊堪輿人馬齊聚渭水南岸的陰鄉樗裡,開始了會商議決。

一旦說開,九名堪輿師還當真是歧見百出爭辯不休。整個秦川中東部的形勝之地被一一羅列,最後還是各有所長難分軒輊。有人說,東部桃林高地的潼山被山帶河,為虎踞龍盤之象,昭襄王葬此秦必大興。有人說,華山為飛龍之勢,雁騰鷹舉雙翼飛張,其北麓為最佳王陵。有人說,驪山背依南山群峰,形勢高遠如仰天大壺吞吐大河,為騰龍四海之象,其勢最佳。跟隨老太祝的兩個堪輿師卻說,渭水之南,南山之北的麓口形勢磅礴,脈理隱延如浮排鋪氈,王葬最宜。然此說卻遭到其餘堪輿師的紛紛指斥,說渭南之地鋪排無序,平野難聚天地之氣,充其量是回龍之勢,實在是下下之選!一時各執己見,爭執得不可開交。

老太祝不禁大皺眉頭。他原本看好這陰鄉樗裡的山塬形勝,此地緊鄰章臺,非但山清水秀,且更有未來“帝運”。惠文王時的上卿樗裡疾通曉陰陽之學,生前便將自己的墓地選在了這裡,死時曾對家人言及:“我死後百年,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百年後為天子宮室,豈非秦國帝運?當然,此時的老太祝不可能知道,百年之後的“夾墓天子宮室”已經是西漢長安的長樂宮與未央宮了。這是後話。老太祝召堪輿師們到這裡會商,實則是想提醒堪輿師們關注此地。不想這幾個堪輿師爭得面紅耳赤,卻沒有一個人提及面前這方山水。反覆思忖,老太祝終究還是沒有開口明說。自己畢竟不是堪輿家,這些“專學”之師高傲非常,個個自視通靈知天,相互尚且全然不服,如何能贊同他這等術非專攻的俗見?對於相地這等術有專攻之學,縱然自己是權力上司,也無法使這些“屬吏”聽命。說到底,這既是“專學”之特異使然,亦是戰國自由爭鳴的奔放風習使然。譬如那個專司占卜的老卜人,你若要在鑽龜解卦中提出與他不同的見解,除非你當真是占卜大家且說得確實有理有據,否則縱是君王也難以使他改口。老太祝屬下“專學”吏員甚多,很是熟悉此等吏員的秉性,所以從來不在“專學”們面前抒發己見,如此方統領得這些能才異士,若自己事事都有高明見識,只怕太祝府早已經亂成了一鍋藿菜羹。然今日這等爭執卻讓老太祝頗煩。歷來相地最多半月之期,眼看已是十三日,相地聲勢鋪排得驚天動地,非但沒有引來青烏子,自己一班人馬也是莫衷一是拿不出定見,此事卻是如何收場?

時當日暮,帳中嚷嚷不休。老太祝心下煩亂揮手陡然一喝:“散議造飯!”

堪輿師們正在愣怔,卻聞帳外吏員連聲驚呼:“山口!山口!”

眾人聞聲出帳,只見一人遙遙站在山口峰頭,皓首青衣大袖飄飄,身披七彩晚霞隱隱然仙人一般!老太祝與堪輿師們頓時警悟,當即一齊拜倒高呼:“懇請青烏子賜教解惑!”

峰頭傳來沙啞蒼勁的聲音:“堪輿之術,順天成人而已。若以汝等之心,天命國運盡在堪輿,天下何有正道也!”

老太祝額頭汗水涔涔而下,遙遙一拜高聲道:“我等愚魯,容當自省。懇請青烏子指點秦王墓地,以解朝野疑惑,以安國人之心。”

“天意也!老夫只有了了這樁繁難。”峰頭老人大袖擎著一支竹杖遙遙向天一劃,“秦地多形勝,非一人能獨佔,因人因時因地耳!昭襄王背祖制而東遷,此為孤葬也。孤葬者,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秦之南山乃崑崙東來,為中國三大幹龍之首。秦之渭水,注河入海,吞吐天地,向為天下廣川。如此看去,南山之北渭水之南,便是大形勝也。然兩處皆陰,須得陽勢補之。”老人竹杖陡然直指東北,在晚霞中劃出了一個大弧,“涇水渭水交匯處有芷塬盤踞,芷陽之地照大山而過廣川,塬勢光肥圓潤勢雄力足,平野鋪展厚重萬綠為蓋,實是氣脈灌注之佳穴也。涇水之南,渭水之北,芷塬之南,南山之北,兩陰兩陽,相濟相生,合秦國之陰平水德,承幹龍之大陽充盈,正當王者孤葬之地也。”

“敢問青烏子,既為孤葬,預後如何?”

“孤葬得勢者勃興焉!”一語方罷,山口峰頭的老人倏忽不見了蹤跡。晚霞彌散,沉沉暮靄籠罩了蒼黃的原野,眾人痴痴站在曠野寒風之中,卻無一人說話。

次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