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三個國家相繼淪陷之際,華朝海軍印度洋艦隊的精銳海軍陸戰隊,猶如一股不可阻擋的鋒銳之力,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抵達了查拉塞尼王國那座距離海岸線一百多公里內陸深處的首都——卡拉克斯的城垣之下。
誠然,這支華軍海軍陸戰隊只是海軍的附屬兵種,並非龐然大物,其編制僅區區三千人眾,規模不過相當於陸軍一個師的兵力。然而,華朝的對外戰爭勝負不在於士兵數量的絕對優勢,而在於武器的降維打擊。
而查拉塞尼王國,本身就國力衰微,軍事力量薄弱,這正是其不得不屈從於帕提亞帝國,成為其附庸國的根本原因。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在此前的海濱城市努西斯帕戰役中,查拉塞尼王國的軍隊已遭受重創,華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炸燬了努西斯帕城的海防工事,俘虜並殲滅了敵軍萬餘人。
此番重擊之下,查拉塞尼王國的軍事力量幾乎被腰斬。及至此時,守護著首都卡拉克斯的兵力已寥寥無幾,不足三萬之眾,且士氣低落,人心惶惶。在這座孤城之下,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即將上演,而勝利的天平,似乎已悄然向華軍傾斜。
雖然查拉塞尼王國的軍隊其人數是華軍海軍陸戰隊的整整十倍,且擁有城牆作為天然屏障,從表面上看似乎佔據了優勢,勝利的天平似乎理所當然地傾向了他們。
然而,在這看似固若金湯的卡拉克斯城內,卻瀰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恐慌與不安。不僅平民百姓因糧荒而人心惶惶,就連那些本應鎮定自若計程車兵們,也被一種無形的恐懼所籠罩。而身為王國最高統治者的國王加拉因,更是心亂如麻,手足無措,對於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與無助。
這一切的根源,源自逃難歸來的妻弟卡里姆所帶來的震撼訊息。卡里姆在努西斯帕的時候親眼見證了華軍艦炮那摧枯拉朽的威力,目睹了步槍、機槍如暴雨般傾瀉的火力,以及手榴彈爆炸時那令人膽寒的震撼。
更為令人驚駭的是,華軍竟然還擁有能夠載人升空、俯瞰偵查戰場、精準投擲重磅航空炸彈的熱氣球,這無疑為華軍的戰術優勢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這些資訊如同晴天霹靂,讓加拉因心中最後一絲抵抗的意志也幾乎崩潰。即便他麾下的軍隊人數眾多,但在如此懸殊的裝備與技術差距面前,他實在沒有半分勝算。
更何況,近幾個月來,華朝發動的經濟戰與貿易戰,已經讓這個王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國內糧食短缺,物價飛漲,老百姓和士兵們飢腸轆轆,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在這樣的境況下,又怎能指望他們為了國王、為了國家去拼命戰鬥呢?
加拉因深知,這場戰爭,或許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敗局。
另外,他還以最快的速度派遣快馬日夜兼程,將華軍大舉入侵的緊急軍情火速傳達給了帕提亞帝國,心中期盼著能夠得到帝國的援助與庇護。然而回應他的卻是一道冰冷而殘酷的命令——帕提亞帝國命令他自行組織抵抗。
因為此時的帕提亞帝國也正面臨著華軍多路大軍的全面進攻,自身已是自顧不暇,根本無力分兵來援,更無法派遣軍隊來保護他這個遙遠的附屬國國王。
帕提亞帝國的回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無奈,讓加拉因的心沉入了谷底。他彷彿聽到了命運宣判的鐘聲,那聲音告訴他,此刻的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自求多福,去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加拉因的內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掙扎與糾結之中。
他不想死,但又不想投降。他又不想失去國王的特權,不願放棄那份高高在上的尊貴與權力。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加拉因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兩難選擇。是選擇奮起抵抗,哪怕最終可能失去一切;還是選擇妥協,以換取自己個人的安全?
這道選擇題,如同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抉擇,也讓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迷茫之中。
正當加拉因深陷兩難抉擇之際,華軍的先頭部隊抵達了卡拉克斯城下,戰鼓隆隆,旌旗獵獵,彷彿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席捲而來。
加拉因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城牆,他小心翼翼地躲在幾塊由精鐵打造、高大且厚重的盾牌之後,透過盾牌間的微小縫隙,向外窺視著華朝的軍隊。
只見華軍陣列整齊,軍容鼎盛,士兵們精神抖擻,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那股肅殺之氣,即便是隔著城牆,也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更為令人心悸的是,華軍陣列前方,一門門烏黑沉重的大炮巍然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