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洛陽,也差不多到了該真正出兵征服世界的時候了。這是張循心中的想法,也是他未來的目標和方向。
回程的路線與來時截然不同,走的是另一條古老的商道——沿崑崙山北麓而行的絲綢之路南線。這條路線不僅風景迤邐,而且穿越的國家與民族更加多元,對於張循來說,無疑是一次深入瞭解西域風土人情的絕佳機會。
離開大宛後,張循一行首先抵達了疏勒國。疏勒,這個位於絲綢之路南道咽喉的國家,以其豐富的物產和繁榮的商業而聞名。國王熱情地接待了張循,不僅設宴款待,還親自陪同他參觀了疏勒的市集和手工藝作坊。
隨後,隊伍翻越了蔥嶺,這是一段艱難而壯美的旅程。蔥嶺高聳入雲,山路崎嶇,但沿途的風景卻讓人心曠神怡。
在無雷國,張循被當地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尤其是那如畫的湖泊和巍峨的雪山,讓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雷國的國王對張循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並贈送了珍貴的當地特產作為禮物。
接下來是莎車國,這裡以盛產美玉而著稱。張循在莎車國停留了數日,與當地玉匠交流了玉石的鑑別與雕刻技巧,還親自挑選了幾塊上好的玉石,準備帶回華朝製作成禮物送給皇后和諸位愛妃。
途經精絕國時,張循被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家所吸引。精絕古國的遺址隱藏在沙漠之中,殘垣斷壁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張循在這裡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也對古代文明的消逝感到惋惜。他鼓勵精絕國的後裔們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成為連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小宛國和樓蘭國則是兩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它們位於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上,為過往的商旅提供了豐富的糧食和物資。張循在這兩個國家看到了勤勞的農民和繁榮的農業景象,對它們的自給自足能力表示讚賞。同時,他也向這兩個國家的國王提出了加強農業技術交流的建議,希望它們能在華朝的幫助下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當張循一行抵達秦海南部的尉黎國時,焉耆國王耆莫羅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了。他得知張循即將回國,便迫不及待地趕來表示歸附之意。耆莫羅的舉措讓張循感到意外而又驚喜,他沒想到這個焉耆國王竟然如此有遠見和決斷力。
耆莫羅的歸附不僅為華朝在西域的影響力增添了重要的一筆,也為其他尚未歸附的小國樹立了榜樣。尉黎國、山國、危須三國的國王看到焉耆國已經歸附,臉上露出了複雜的表情。
他們既羨慕焉耆國搶佔了先機,又擔心自己錯失了與華朝結盟的機會。然而,張循並沒有強迫他們立即做出決定,而是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選擇。
張循對耆莫羅的先見之明表示讚賞,並承諾將給予焉耆國更多的支援和幫助。他宣佈,焉耆國將作為一個縣歸入龜茲郡管理,並任命耆莫羅為縣長。這一決定讓耆莫羅倍感榮幸和激動,他表示將竭盡全力為華朝效力,並爭取早日說服其他三個小國歸附。
在尉黎國的短暫停留後,張循率領的巡狩隊繼續踏上歸途。他們沿著北天山南麓前行,經過了車師前部、蒲類國等地。在這些國家,張循同樣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和隆重的歡迎。他感受到了西域各國人民對華朝的友好與尊重,也看到了他們渴望與華朝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願望。
當巡狩隊經過玉門關,踏入華朝領土時,張循的心情變得格外激動。他知道,這次長達三年的巡狩之旅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在這三年裡,他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和挑戰,也收穫了無數的喜悅和成就。
回到武威郡後,張循立即視察了西部軍區的訓練情況。他看到呂布、張飛、孫策等人正帶領著士兵們進行緊張的操練,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知道,這些英勇的將士們是華朝未來的希望,也是開疆拓土的主力軍。
張循向呂布等人傳達了朝廷的意圖和期望,叮囑他們要時刻做好戰爭準備。他強調,西域是華朝必須要納入版圖的地區,西部軍區將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呂布等人聽後熱血沸騰,紛紛表示將竭盡全力為國效力,爭取早日實現一統全球的偉大目標。
在涼州的視察結束後,張循繼續前行,終於在太平十九年(212年)臘月的時候成功返回了洛陽。
張循這次巡狩天下歷時三年之久,從司隸州洛陽出發,穿越了益州、荊州、交州、揚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冀州、幷州、幽州、雪州、朔州等地,還訪問了西域諸國。整個行程長達兩萬多公里,他見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美景和繁華市井,也深刻體會到了國家的強盛與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