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綿不絕的春雨中,黃忠率領的精銳部隊靜謐地駐紮於沮漳河畔,看似因為下雨的原因沒有任何渡河的跡象,沮漳河東岸劉琦、陳應的嚴密部署似乎也隨著雨幕的持續而略顯鬆懈。
然而,正是這風雨交加的情況,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暗流湧動。
某日後半夜,天際一片漆黑,唯有雨滴敲打著河面,發出陣陣急促的聲響。就在這混沌之際,一艘小巧而堅定的木船,藉著雨幕的掩護,悄無聲息地穿越了洶湧的沮漳河,如同暗夜中的幽靈。
抵達對岸前,小船上的使者還擔心被華軍不分青紅皂白地射殺。不料黃忠早已得皇帝張循密令,親率親兵於岸邊靜候。
小船靠岸,一行人迅速而隱秘地被接入營中,未驚動絲毫風雨中的寧靜。
來者正是劉琦、陳應麾下兩名深思熟慮後決意改弦易轍的中級將領所遣密使。
他們判斷出華朝統一天下之勢不可擋,荊州守不住,因此決意歸附華朝,提前謀一個前程。
營帳之內,燭光搖曳,雙方就歸附的具體條件與渡河的最佳時機展開了秘密而深入的交流,一場關乎江陵防線的變局,悄然在雨夜中醞釀。
兩日之後的深夜,萬籟俱寂之時,沮漳河上游五里之處的一條河段,月光稀薄,星辰隱現。
按照提前商定的計劃,那位已與華軍達成默契的劉琦部將,默默堅守在河岸,為黃忠的先鋒軍開啟了渡河之地。
在夜色的掩護下,黃忠麾下的精銳士兵悄然渡河,順利登上了對岸。緊接著,大部隊趁著夜色掩護,有序而迅速地跟進,直至天際初露曙光,已成功將兩萬餘名將士安然送至對岸。
隨後,黃忠親率張飛、樂進、張繡、淳于瓊等一眾勇將,沿江而下,向劉琦、陳應的江邊防線發起了進攻。
華軍一路勢如破竹,憑藉各位頂尖武將的身先士卒和突然襲擊,逐一攻克了沮漳河與江水的所有渡口,將敵軍的江河防線全部擊碎。
當江陵城中的劉琦與陳應驚悉此變,倉促集結兵力趕來意圖挽回頹勢時,卻發現為時已晚,只得無奈退守江陵城內,依託堅城之固,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決戰。
更嚴峻的是,劉琦、陳應沿江防線突然失守,尚沉浸在震驚與迷霧之中,對內部潛藏的危機渾然不覺——有人已悄然倒戈,歸附和華軍。
夜色掩護下的突襲,他們誤以為是華軍憑藉勇武強行突破沮漳河的天然屏障,殊不知,這一切皆因內部之奸。
即使有軍中經驗豐富的老將懷疑有人叛變導致華軍順利渡河,卻也如同迷霧中的鬼魅,抓不到證據,抓不到具體的人。
隨後就見黃忠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佔領江水、沮漳河所有渡口,為華軍鋪就了暢通無阻的渡河之路,華軍如潮水般自各個渡口全部渡河成功。
正午時分,整個江陵城已被華軍圍得水洩不通,緊接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攻城大戰驟然拉開序幕。
還有一位內應沒有暴露,尚在城牆上,黃忠自然要趁熱打鐵,一舉攻破江陵城。
江陵城上,劉琦、陳應試圖據城堅守,等待劉表下一步指示。
然而,華軍儘管沒有將投石機運過河,可光是黃忠等人的弓箭壓制加雲梯攻城,劉琦、陳應都沒能擋住。
關鍵自然是因為城頭上另一名早已歸附華軍的內應。
在北城門那段由他親自鎮守的城牆上,當華軍士兵將雲梯穩穩搭上,張飛與張繡身先士卒、奮勇攀梯而上之時,這位中級將領竟在城頭之上驟然變節,引領麾下數百親信,迅速肅清了劉琦與陳應的頑固死忠,為張飛與張繡的登城之路清掃了障礙,留下了一道至關重要的突破口。
附近距離不遠的陳應猛然間聽聞城頭之上竟有人背叛,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急忙率領親衛隊,沿著城牆上的馳道疾馳而來,意圖挽回這一段的城防。
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局勢已如脫韁野馬,再難挽回。
張飛與張繡,這兩位勇猛無比的將領,已然率先躍上了城牆,迅速融入了佔領城頭馳道的激烈戰鬥中。
陳應的匆匆趕來,本欲力挽狂瀾,卻不料反將自己推向了絕路,最終倒在了張飛的丈八蛇矛之下。
自被華朝皇帝張循以劉備性命相要挾,被迫加入華軍以來,張飛心中便積壓著無盡的怒火與憋屈。如今,天下大局已定,華朝已難尋敵手,張飛更是愁悶難解,急需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來宣洩。
而陳應的出現,恰似那撞入張飛怒火之中的火星,瞬間點燃了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