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鄧艾率領北方軍區一萬精銳陸軍對瑪雅帝國發動猛烈進攻之時,張循並未選擇安逸地逗留在帝卡爾城的海港靜待戰場的捷報傳來。相反,他重新登上了自己的那艘宏偉壯麗的兩萬噸巨型遊輪,伴隨著太平洋艦隊的浩蕩艦陣,一路向南,將征服的烈焰與鋒芒直指神秘的中南美洲。
張循此次御駕親征,並非為了親自衝鋒陷陣,享受征服各國的快感。他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戰略大師。他依靠每日能夠使用80次、範圍廣5000公里、探測時效長達一年之久的系統外掛,確保華軍在征服之路上的每一步都能夠巧妙地規避所有潛在的重大風險,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以一種近乎無懈可擊的姿態,安全而穩健地拓展著帝國的版圖。
在這個季節,北半球的寒風已經悄無聲息地降臨大地,最北邊已經開始被冬日的白雪所覆蓋,披上了一層銀裝素裹的外衣。然而,對於皇帝張循而言,這場南行之旅卻是相當舒服的。
隨著遊輪緩緩駛離北美,逐漸向南半球、赤道進發,他所迎接的並非北半球越來越嚴寒與蕭瑟的天氣,而是愈發明媚的陽光、溫暖的氣候以及那令人心曠神怡的南半球風光。
時至太平卅六年(229年)十一月初,華朝海軍太平洋艦隊以其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之威,成功攻克了瑪雅帝國南方的雷卡族聚居地(今哥斯大黎加區域)。
在雷卡族領地,華朝海軍迅速而有序地接管了城防,對當地的行政管理體系進行了高效的整合與重建,確保了新領地的穩定與安寧。
處理完雷卡族的一切事宜後,張循和太平洋艦隊繼續乘風破浪,向南方進發。數十艘巨船組成的艦隊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劈波斬浪,士氣高昂,彷彿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終於,在太平卅六年十一月的尾聲,隨著華軍艦炮的轟鳴與戰旗的飄揚,庫埃瓦人領地(今巴拿馬地區)宣告易主,成為了華朝版圖中的新成員。這一勝利標誌著華朝大軍成功跨越了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交界線,正式踏入了南美洲大陸,開啟了在這片土地上的新徵程。
此時的南美大陸,宛如一片未被雕琢的璞玉,尚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形態政權在這片土地上嶄露頭角。映入眼簾的,僅是那些民族文化相近、血脈相連的原始部落。這些部落之間,透過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逐漸形成了鬆散的部落聯盟,共同抵禦著自然界的嚴酷考驗與未知的挑戰,展現出了人類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
近年來,華朝憑藉其無與倫比的環球航行能力,繁榮興盛的海洋貿易,以及對南美大陸豐富橡膠資源的需求,悄然間與這片大陸的沿海部落建立了貿易聯絡。
在華朝商人的影響下,這些原本閉塞落後的部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們的部落體制得到了完善,原本鬆散的部落結構逐漸被更加緊密、有序的組織形式所取代。海港建設如火如荼,日新月異,一座座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道路縱橫交錯,商賈雲集,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青銅工具和少量鐵製工業品的使用,也極大地提高了部落居民的生產效率與生活質量。而軍隊戰鬥力的顯著提升,更是讓這些部落在面對外來侵擾時,擁有了更加堅實的防禦力量。與歷史上的同期相比,這些部落無疑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然而,當華朝大軍猶如天降神兵,以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席捲南美大陸之時,那些原本看似繁榮的部落聯盟,在其鋒芒之下仍顯得脆弱不堪。華軍將士身披閃耀著寒光的鐵甲,手持威力無窮的步槍,他們在軍艦上那震耳欲聾的艦炮掩護之下,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沿著南美大陸西海岸那綿延不絕、巍峨壯麗的安第斯山脈,一路披荊斬棘,勢如破竹地向南挺進。
無論是西海岸邊那廣袤無垠、肥沃富饒的平原城鎮,還是安第斯山脈中那隱匿於世、古老而神秘的文明與部落,此刻皆在華軍那勢不可擋的鐵蹄之下顫抖,無一能夠逃脫被征服的命運。
太平卅六年十二月初,華軍以銳不可當、勢如破竹之勢,連續攻克了南美大陸北方西海岸的昆巴雅人、卡利瑪族與約託科族的領地(今哥倫比亞地區)。
在華軍踏上這片土地之前,昆巴雅人、卡利瑪族與約託科族,這三個比鄰而居、卻又因資源爭奪而劍拔弩張的部族,正深陷於一場曠日持久、硝煙瀰漫的爭奪戰之中。
他們的目標,皆是那片位於海邊、肥沃富饒的平原,那裡是通往繁榮與富庶的黃金地帶,能夠與遠道而來的華朝海洋貿易商人進行交易,換取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