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解釋道:“你聽,似山間小溪,清澈見底。”】
【“非心曠神怡者不能為之。”】
【“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司馬懿這邊對諸葛亮大加讚歎,而諸葛亮此時也是相當的慌張。】
【只不過,他強裝鎮定,依舊是能完整進行彈奏。】
【司馬懿繼續說道:“聽諸葛亮彈琴,如觀其肺腑也,我能為諸葛亮知音,不勝榮幸。”】
【“傳我將令,後隊改前隊,兵退北山。”】
【司馬昭不解:“父親,何故退兵?”】
【司馬懿再次解釋道:“諸葛亮向來用兵謹慎,如今城門大開,不見一名兵將,我斷定城中定有埋伏。”】
【“再者,聽聞諸葛亮之琴音蘊含殺機,貿然進城必定中計。”】
【然,就在這時,諸葛亮的琴絃突然斷裂,一時間,兩人也是不由得嚇了一跳。】
【司馬懿見狀,急忙說道:“撤退,快撤!”】
【司馬昭:“撤!撤!”】
【待對方撤離,諸葛亮也是冷汗直流。】
【得知對方已經撤退,頓時也是如釋重負。】
【諸葛亮:“險呢,險呢!”】
【“不得已而用之!”】
【此時此刻,眾人也是對諸葛亮十分的崇拜。】
【就連他自己也是忍不住讚歎。】
【險計不得已而用之。】
【眼看魏軍撤退後,諸葛亮也是開始推斷起來。】
【司馬懿不久後就會返回西縣,於是也是讓人立刻將糧草運回漢中。】
【同時也是讓西縣百姓跟隨大軍撤退。】
【縣令忍不住詢問:“丞相,為何沒有見到你的大軍?”】
【諸葛亮苦笑:“何嘗有什麼大軍,不過是空城一座,古琴一曲啊!”】
【此話一出,縣令也是冷汗直流。】
【想起當時的場景,也是連連後怕。】
【很快,司馬懿也是得知訊息,知道自己中計,也是連忙返回西縣。】
【看著此時西縣已經是空城,也是不禁對香爐開始感嘆。】
【司馬懿:“妙,妙計啊!”】
“......”
彈幕:
--“笑死我了,司馬懿也是夠了,一座空城就將他嚇走了?哈哈哈,笑死我了。”
--“不是哥們,他也太害怕諸葛亮了吧。”
--“其實,我倒是覺得司馬懿好像看穿對方的計策了,要不然當時琴絃斷了的時候,為何撤兵啊?”
--“不是哥們,你這話說得邏輯一點也不通啊,他不把諸葛亮抓住,放走是什麼意思?”
--“這不是我不懂才對張揚這一段寫的很是疑惑嗎,要是想寫司馬懿中計,幹嘛如此大費周章啊!”
--“你別說,我也是感覺很是奇怪呢。”
“......”
彈幕議論紛紛。
大家對於張揚這一段十分不解。
這時,姜紋點評道:
“我猜,張揚之所以這麼寫,是故意的。”
“司馬懿相比諸葛亮,才智不下於對方,心機也是相當深沉。”
“因此,司馬懿也是明白一個道理兔死狗烹,他要是將諸葛亮殺了,沒有了諸葛亮,司馬懿肯定不會再次得到重用。”
“同時,司馬懿很有可能身死,畢竟他太有才能了,一個皇帝,是不能看見一個比自己還有才能之人。”
“明白這個道理後,司馬懿對於空城計也是肯定裝作中計,只有如此,兩人才能互相保持對立,也只有如此,司馬懿才能繼續掌控軍權。”
“先前曹操說過,此人有狼子野心,他肯定也是想要當一個大將軍啥的,至於歸養鄉田,他肯定是不願意的。”
“......”
聽到姜紋的點評,眾人也是恍然大悟。
別說,
還真是那麼回事。
心中對張揚的也是越發敬佩。
完全將每個人的心思都細膩寫出來了。
此時,
張揚繼續寫作。
“......”
【回到漢中,諸葛亮首先召見馬謖問罪。】
【此時,馬謖也是知曉自己罪不可恕,因此也是自縛公堂。】
【馬燧:“罪將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