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吳三桂原本是不想叛亂的,但是現在卻不得不叛亂了。
&esp;&esp;吳三桂心裡其實是極為彆扭的,他覺得自己忠心耿耿,而朝廷對他也十分信任,吳三桂舉辦六十大壽慶典時,朝廷准許他在京實為人質的兒子吳應熊偕妻與子世璠一同來昆明祝壽。不算多了不起的事吧,卻引得老吳高興至極,對心腹們說:“可見朝廷不疑我,你們平時一定要更加謹慎些。”
&esp;&esp;可惜的是,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不得不做一個決斷了。
&esp;&esp;康熙還沒有得到吳三桂反叛的訊息,吳三桂已經開始動手了,首先是雲南,那是吳三桂的大本營,起事後自然兵不血刃輕鬆搞定,不過康熙也沒閒著。
&esp;&esp;具體的來說,康熙是做了兩手準備,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都做了一定的調動。
&esp;&esp;政治方面,調整策略,停撤平南王、靖南王兩藩,意圖孤立吳三桂;無論原來老吳手下,還是有父子兄弟現在雲南的官員,概不株連治罪;逮捕三桂駐京為質之子吳應熊,防止內外溝通;多方安撫各重要軍鎮將領,鼓勵他們守禦地方,奮勇殺敵;對應老吳的討清檄文,也搞了個討吳諭旨,同樣義正詞嚴,對人家大張撻伐和聲討。
&esp;&esp;軍事上,立足防禦,視中原重鎮荊州為最關鍵的戰略要地,派遣滿蒙八旗領銜的帝國最精銳也是最鐵桿的部隊駐防,抵抗大周勢力正面主力進攻;側翼川陝也不能忽視,嚴防大周勢力經此線威脅京師,再輔以兗州、太原分做南北東西的中繼站;籠絡廣西孫延齡,以牽制大周勢力北進;安撫福建耿精忠等,防止脅從,跟著吳三桂一塊“鬧革命”
&esp;&esp;但是,從上面的舉措來看,康熙的措施也是中規中矩,算不上多麼的英明,但是想到他剛剛執掌政事,也算難得了。
&esp;&esp;不管如何,這套戰略防禦體系僅是正常之舉,沒有值得特別讚揚的地方,且預防性過重,收縮性過大。等於把長江南岸送給了吳三桂,要不然,帝國精銳越過長江,進駐湖南,與北上吳軍針鋒相對,或者更好一點。
&esp;&esp;吳三桂一開戰,就立刻展現了他一代名將的風采,吳軍便氣貫長虹,一路所向披靡,勇不可當,很快飲馬長江,遙指北京了。
&esp;&esp;如此迅猛的攻勢,立刻給所有參與大清王朝戰事的勢力,上了生動的一課,此時,浮雲為路還在山海關外徘徊,尋找戰機,與鰲拜一決勝負,而封鹿偏於臺灣島,日月公子更是致力於經營瓊州半島,一直沒有動靜。
&esp;&esp;吳三桂雲南起兵後,不到二十天輕鬆搞定曾總管雲貴時的老地盤貴州,先遣部隊緊跟著攻入湖南,迅速拿下由黔入楚的要地沅州。
&esp;&esp;隨後吳三桂正式稱“周王”廢棄康熙年號,稱周王元年,這時候才派人前去大明,以正自己的聲勢。
&esp;&esp;吳三桂稱王改元后,未作絲毫停留,旋即親率主力北上,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湖南常德、辰州、長沙、嶽州、衡州等戰略重鎮紛紛被拿下,不到三個月全境皆歸。前鋒更是直抵長江南岸湖北境內的松滋,與清軍大本營荊州隔江相望。
&esp;&esp;吳三桂兵鋒強盛,其他人也不弱。
&esp;&esp;先說西北方的一代梟雄葛爾丹,這個葛爾丹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如果拋開正史與野史不談,他本身也了不得,傳說葛爾丹九歲時,就讀遍漢唐史書,對其中之人文趣事都爛竹與胸。
&esp;&esp;有一天,他的叔父見狀笑侃道:“葛爾丹啊,人家都以弓弩和蒙古摔為自身修身的目標,而你怎麼對他族的東西更暢懷呢。”
&esp;&esp;而葛爾丹卻磕了個頭,對叔父大聲的說:“我的叔父啊,我其實也非常崇拜那些哥哥的搭弓本領,好厲害,無不佩服的。可是,我其實更崇拜我們的成吉思汗鐵木真祖先,想想,別人的弓在硬,摔更厲害,也不能在千軍中佔得一點便宜。而只有厲害得兵法和對他族得歷史瞭然於胸才能讓以前我們的土地能重新臣服於我們啊。”
&esp;&esp;可見葛爾丹也不是一個一般人物。
&esp;&esp;遊戲之初,大清王朝並不是統一的,準確的說,大清王朝的歷史,並不是統一的,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