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為了大明,建文你先死一死
老朱已經想罵人了。
這朱允炆是傻籃子吧!
諸王的兵力看似龐大,實則只夠自保,倘若天子六師齊出,哪個藩王也扛不住的。
漢朝七國並非不強,但最終還是滅亡了,此乃順逆之理。
朱元璋不是傻子,他分封諸王,當然不是想給後世皇帝添堵。在他的佈局裡,這些藩王既是皇帝的刀劍,也是皇帝的盾牌。
皇帝需要藩王進攻時,這些人將會是最忠心的馬前卒,最鋒利的刀劍。而如果有外敵入侵時,這些人也將會是最厚實的盾牌,除非藩王死絕,否則天子依舊可以安然無恙的待在京城當中。
九大塞王看似是最大的隱患,實則是朱家皇帝最堅實的壁壘,也是最大的仰仗。
倘若哪個藩王造反,無需朱允炆親自動手,其他的藩王也會一擁而上,將這個造反的藩王打殺。對於這些藩王來說,只有皇帝活得好,他們才能活得好,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如果皇帝出了事,他們也好不到哪兒去,保住皇帝,就是保住自己。
但朱允炆的暴力削藩,在見證了自己親兄弟們的悲慘結局後,藩王們也不是傻子,如何願意當這待宰的羔羊。建文帝親手將自己這些最忠實的擁立者,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他折斷自己的刀劍,卸下這足矣抵擋千軍萬馬的甲冑,無異於是自廢手足。
“糊塗!”
老朱心態崩了。
他不理解,自己聰明一世,怎麼會有這麼一個腦殘孫子?
【在連廢數個叔叔之後,你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你覺得藩王也不過如此。】
【但你並不知道的是,並非是這些叔叔無能,如果抵禦外敵,他們一個比一個兇悍。可在大明的皇帝面前,他們就是待宰的小肥羊,天然的被剋制,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也不敢反抗,只能任君宰殺。】
【建文元年六月己酉,燕山左護衛千戶倪諒將燕王朱棣密謀兵變的訊息上報,伱下詔逮捕燕王府官僚,旗校於諒等人因此被誅殺,而北平都指揮張信則背叛朝廷,投降了燕王。】
【建文元年秋七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
【你憤怒了,為什麼,為什麼燕王不能像被削的藩王一樣,老老實實的認命不就好了,為什麼要反抗,為什麼要造反!】
【你只不過是想要削藩,他們最多也就是丟個命而已,為什麼他們要忤逆你的旨意!】
朱元璋看到這兒人都傻了。
為什麼諸王要反抗?
你他媽的!
這種話朱允炆是怎麼說出口的?
你都想要人家的命了,還要人家配合你,怎麼配合,自盡嗎?
很不巧,自盡也不行。
湘王自盡,等於是讓建文帝揹負了逼死血親的後世罵名,雖然事實如此,但建文帝對此依舊惱羞成怒,賜湘王“戾”的惡諡。
戾!
這是何等的惡名,湘王縱然死後也要揹負這份罪孽,不得安寧!
在朱允炆的心中,藩王連自盡的資格都沒有!
【靖難之初,沒人覺得燕王會贏。跟著他造反的只有八百人,除了他的封地北平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
【而你手中掌控著數十萬大軍,擁有全國的實際控制權,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就連朝鮮國王李芳遠都公開表示支援你打燕王。】
【但燕王猶如神仙附體,神勇無雙,他帶著八百兵馬起家,愈戰愈勇。而你的軍隊則節節敗退,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
【建文元年八月,你以太祖舊將耿炳文為大將軍,率師三十萬伐燕。大軍到達真定,先鋒抵雄縣,為燕王所襲,九千人全部戰死。復戰於真定,又大敗。】
【你臨陣換帥,以曹國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合併五十萬,趁著燕王吞併寧王的時候,偷襲空虛的北平,最終未果。】
【鄭村壩大戰,朝廷大敗,退至德州。白溝河大戰,朝廷再敗。濟南防守戰,險勝……一戰接一戰,你的軍隊敗多勝少,你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的職務,以緩燕師。】
【你再次換將,以近來方才出頭的盛庸代替李景隆,這一次終於有效果了,東昌之戰,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
【但接下來的日子裡,盛庸也敵不過神勇的燕王,朝廷接連大敗,你只能以放逐之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