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了義華縣和金烏縣的矛盾,陸川帶著兵馬返回馬前鄉。
鄭興瑤發出感慨:“這個地方的民風真剽悍,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民間械鬥能打到這種程度的。”
陸川忍不住讚歎:“是啊,我站在高處都被雙方的氣勢震撼到了,哪怕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會覺得心有餘悸。”
接著二人對視一眼,發出會心一笑,鄭興瑤說:“看來我們想到一起去了。”
陸川點點頭:“不錯,英雄所見略同。以後如果我們的部隊要擴編的話,這兩個縣是極好的兵源。”
……
夏天漸漸遠去,秋收的季節即將來臨。
得益於陸川大力推廣的化肥,今年青州府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農戶們全都歡欣鼓舞,大家都盼著今年能夠把糧食賣出個好價錢。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大量的糧食豐收反而會造成一個後果:農民們非但沒法賣出好價錢,反而還會不得不把優質的糧食作賤甩賣。
道理很簡單:家家戶戶都有糧食要賣,供大於求,所以價格將完全由買家說了算。
一家不賣就去下一家,總會有人忍不住賣糧食的。那些越是捨不得賤賣的,拖到後面就越賣不上價。
全青州府的糧商們早就已經瞭解過了行情,他們聯合起來制定了一個很低的價格,誓要把糧食的價格打下來,以牟取暴利。
無論大小世家都自己就有田地,所以他們不會去做打壓農戶這種事,起碼錶面上不會。
只有那些被稱為“賤業”的商賈,他們才會去下鄉收購糧食。
大秤進、小秤出,賤買貴賣,這些暗中傾吞農民利益的方法,其實都是很常規的手段。
商賈們從世家的手中借貸銀錢,然後用極低的價格收來糧食。
或販往外地、或囤積居奇,甚至還可以用糧食來放貸,總之有的是辦法能從中攫取利潤。
然後世家將會連本帶息地將前期投資收回,剩下的那一點蠅頭小利才留給商人們填飽肚子。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陸川下定決心:我要用比市面上更公道的價格收購糧食。
待到來年,倘若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們沒飯吃的時候,自己就可以開啟倉庫,同樣用公道的價格再將糧食賣給百姓。
這麼做的目的:一則是為了改善民生;二則是存下來的糧食剛好可以用來養兵;三則是藉此打壓那些專做投機倒把、欺壓良善的惡商。
“老師是要建立常平倉嗎?”楊素猜到了陸川的想法:“戰國時,李悝、范蠡、管仲等人都提出過類似的思想;漢武帝時的桑弘羊更是創立了平準法,將此制度規範起來。只是本朝創立至今,卻未能定立此類法規,想來定是由於各大家族阻撓的緣故。”
陸川聽後非常生氣:“我還不信了,難道就真的治不了這些惡商嗎?”
柳無憂告訴陸川:“這些所謂的惡商,其實你都不陌生,幾乎每一個都曾經在地鏡花船上見過的。”
陸川想起來了:“你是說趙易山、周駿琅這些人?”
柳無憂點頭:“沒錯,就是他們。這些人要麼是落魄的舊世家,要麼是某個世家的外姓分支,搭上了世家大族的線,做這些不怎麼光彩的生意。結果是利益的大頭被世家拿走,自己平白做了惡人,還會被人罵作‘賤業’。”
陳雪薇也說:“當初渠丘鄭氏其實也找過我們陳家,想讓我們成為這樣的附庸,不過被我爹拒絕了。我爹說過,人窮不能志短,這種髒錢我們不能掙。”
“好吧,我算是知道你們陳家是怎麼沒落下來的了。”陸川嘴上雖然這麼調侃,可心裡還算對陳家的作風感到欽佩。
思索了片刻,陸川問:“無憂,現在市面上的糧食賣到什麼價位了?”
柳無憂說:“縣城裡的米鋪作價四錢銀子一斗,大約合四百文。但是鄉下收糧的價格卻只有二錢銀子一斗,而且從趨勢來看,之後還會繼續跌。”
陸川算了一筆賬:“最近滅掉了幾個山寨,直接繳獲的銀子大約有四千兩。燕隊的生意不錯,幾個月的時間裡,盈利也有四千多兩。再加上附庸世家的進貢,以及玻璃、糖水、施工隊這些收入,林林總總,我們現在可支配的銀子至少有一萬兩。”
“如果按照二錢銀子一斗的價格下鄉收糧,我們至少能收到五千石糧食。”
“五千石!”鄭興瑤聽到這個數字感到很興奮:“居然有這麼多!”
其他人可不會像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