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四顧門往事》說明——宏觀篇

(正文更新在十二點)

上一篇是微觀角度,主要是分析肖和李的友情線在各自視角是什麼樣子,心理活動又是如何。

這一篇是宏觀角度,來說說出現這種偏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到底什麼是‘俠’

肖紫衿和李相夷對‘俠’的理解有本質不同——所以並不是‘夷非黑即白,而肖有灰度’。事實上,夷是抓到了本質,所以憑著直覺堅決不退,肖則是想要追求皮毛的道德優越感,而非道德。

兩個人初相遇時都年少,對俠義的理解來源於話本——縱馬江湖、快意恩仇、懲奸鋤惡就是大俠。

肖紫衿一直都在追求這種‘道德優越感’,一方面不想沾俗務,另一方面只想做那種是非分明、立竿見影、即時就能得到被救助者感恩戴德的事。

但是李相夷對‘俠’的理解經歷了兩次躍升。

‘俠’的第一個階段是‘除暴安良’,四顧門剛開始清剿山賊水匪,肅清欺行霸市,制定武林規矩,廢止私刑、濫殺,都在此列。

這是農民、商人、世家、皇帝都樂於見到的,所以這個時期他是全民偶像。

‘俠’的第二個階段是‘除惡務盡’。他發現山賊水匪大多是普通百姓活不下去才落草為寇,所以往上追溯——因為貴族兼併土地、哄抬鹽價、囤貨居奇、人為加重天災才導致底層互相傾軋,所以他開始把矛頭指向世家。

這時候他是主動利用百川院查案的權力往外牽連,比如說梁家那個案子是拐賣少女,百川院可以端掉人販子團伙就結案,他非要追到買女孩去賄賂官員的樑子恆頭上,理由是從前被拐賣的那些也要救回來——所以肖紫衿說,阻力太大,沒有必要。

這時候世家已經開始與他為敵了,但他至少還有皇帝的支援,因為他做的事對維持統治是有益處的,相當於幫皇帝在清理結黨和土地兼併。

‘俠’的終極階段是‘反抗暴政’,與儒家‘為民請命’一起並列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以武犯禁’的本質就是干擾統治,為什麼最後卻是一種被廣為歌頌的,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東西?

就是因為統治並不一定是以人為本的。

統治者很容易因為眼前的難題走上違背道德的歧路——打個比方,商鞅變法為了秦國富強,其中有一條是‘設官妓’,短期來看不過是將民間本就存在的現象由官府來運營,但是它相當於告訴民眾嫖妓是合法的,進而擴大了女性的悲慘處境。放到今天,如果為了解決人口老齡化,生育意願下降,就去開放代孕,甚至去打著‘自由’的旗號,但本質就是公開把人異化成商品,是絕對的歷史倒退。

統治者永遠有無數的‘大局’,因為長期脫離群眾後很容易落入各種各樣的陷阱。而這種背離人類整體發展的統治手段,反而變成了‘大勢’。

這時候就需要最樸素的正義感——人就是人,用各種手段把人物化然後允許買賣就是不行,困難要用別的方式解決。

金鴛盟的合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向世家徵稅的阻力大,就把手伸向底層,還想要借四顧門的‘大義’名頭去美化剝削,所以李相夷說‘我不能退,我退一步就會有千萬人無路可退’。

被他保護的人是不知情的,也不會感恩,但他得罪了上至皇帝下至遊俠的所有人——沒人能理解正道魁首為什麼要跟魔教結盟,別人會說他是怕了。

肖紫衿已經比別人境界高了,至少他相信李相夷不是怕,更不是計算利弊,但他不能理解這種行為——你是覺得你比皇帝還能耐?

李相夷是唯一真正的大俠,他的俠甚至超越了男頻武俠中的抵禦外辱,形成了對統治階級的限制。

所以李相夷跟其他人分道揚鑣根本原因是:李相夷天然是個沒有階級立場的純俠,但其他人無法超越自身的階級侷限。

2、殺死李相夷的不是‘惡人之惡’而是‘庸人之惡’。

人人愛他又害他,是因為普通人的感情裡本來就摻有雜質。尋常夫妻、朋友、父母子女都在雞飛狗跳裡互相將就,磕磕絆絆中有和解也有反目成仇——可是俗世套不住李相夷,愛而不得化為隱恨,很正常。

人人憶他還負他,則是因為人心裡都知道正義是什麼,卻沒有堅持初心的力量,心裡確實是愛他敬他慕他,可是做權衡時犧牲他。李相夷就像每個人幻想中的‘最好的自己’,一邊殺死一邊懷念,一邊討厭殺死他的自己一邊越來越虛偽。

就像一首歌《你曾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