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3章 聖朝繼德

大周朝,自武王伐紂,天下初定,德治之音便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悠悠奏響。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旦攝政,輔佐幼主,制禮作樂,天下歸心。

成王姬誦,生得眉清目秀,自幼聰慧,在周公的教導下,熟讀詩書,深諳治國之道。他的眼神中透著一股與生俱來的仁慈與睿智,雖為天子,卻毫無驕矜之氣。每與周公談及為政之要,總是虛心聆聽,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其思維之敏捷,常常令周公暗自讚許。

“君上,欲使國祚長久,當以先祖之德為基,敬天法祖,體恤萬民。”周公旦手撫長鬚,語重心長地說道。

成王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周公之言,如醍醐灌頂。孤必謹遵教誨,傳承文武之德,使周室江山永固。”

在周公的輔佐下,成王開始了一系列的德政舉措。他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田野裡,農夫們辛勤耕耘,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希望。“今歲風調雨順,又逢君上減稅賦,吾等之福也。”一位老農望著茁壯成長的莊稼,感慨地對身旁的人說道。

朝廷之上,成王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入朝為官。一時間,朝堂之上人才濟濟,有精通禮法的儒士,有擅長謀略的謀士,有熟知兵事的將領。他們各抒己見,為大周的發展出謀劃策。

“君上,臣以為當興修水利,以解旱澇之災,保我大周農業豐收。”一位大臣奏道。

成王沉思片刻,說道:“此議甚好。可著工部派人勘察各地水情,制定詳細規劃,務必使水利工程造福百姓。”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王漸漸長大,開始獨立處理朝政。他在治國理政上愈發得心應手,然而,他始終不忘周公的輔佐之恩,對周公敬重有加。

“周公,昔日蒙您悉心教導,孤方能擔此大任。今雖親政,仍望您能常伴左右,為孤指點迷津。”成王真誠地對周公說道。

周公躬身行禮:“君上聖明,老臣自當竭盡所能,肝腦塗地。”

在外交上,成王秉持著友好和睦的原則,與周邊諸侯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時常派遣使者出使各國,帶去大周的問候與禮物,也帶回各國的風土人情與友好意願。

一次,南方的楚國前來朝貢。楚使獻上了楚國的特產珍寶,成王熱情地接待了他們。“楚地物產豐富,文化獨特,今後當加強交流,互通有無。”成王笑著對楚使說道。

楚使感激涕零:“君上寬宏大量,我楚國願與大周永結友好,為大周之藩屬,歲歲來朝。”

歲月悠悠,成王在位多年,大周在他的治理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文化上,禮樂盛行,詩歌傳頌,人們的道德修養普遍提高。

然而,時光無情,成王終有老去之時。他深知傳承之重,早早便開始留意眾皇子的品德與才能。

皇子姬釗,性溫和,善良敦厚,對經史子集興趣濃厚,且心懷天下,常隨成王參與朝政,對民間疾苦有深刻的認識。

“釗兒,為君者,當以民為本,不可貪圖享樂。你可明白?”成王看著正在讀書的姬釗,問道。

姬釗放下書卷,恭敬地回答:“父皇,兒臣明白。兒臣定當以父皇為榜樣,傳承大周之德政,使百姓永享太平。”

成王欣慰地點點頭。

終於,成王病重,彌留之際,他召叢集臣,宣佈立姬釗為太子。

“太子釗,德才兼備,必能繼往開來,帶領大周走向新的輝煌。孤去之後,望眾愛卿輔佐太子,共保大周。”成王氣息微弱,但話語堅定。

群臣跪地,齊聲高呼:“臣等遵命!”

成王駕崩,姬釗繼位,是為康王。康王登基大典上,頭戴冕旒,身著龍袍,莊嚴肅穆。他望著臺下的群臣與百姓,心中暗暗發誓,定要不負父皇重託,將大周的德治推向更高峰。

“朕今日即位,當謹遵文武成三王之道,敬天愛民,興禮作樂。願我大周江山永固,子民幸福安康。”康王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傳至每一個角落。

康王在位期間,繼續推行德政。他重視農業生產,親自下田耕種,以作表率。百姓們見天子如此親民,勞作更加勤奮。“君上尚如此,吾等更當努力。”田間的百姓相互激勵著。

在刑法上,康王主張寬嚴相濟,慎用刑罰。他認為,刑罰的目的不在於懲罰,而在於教化。“使民知法而不犯,方為上策。”康王對司法大臣說道。

在文化教育方面,康王大力支援開辦學府,培養人才。各地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