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鎬京,晨曦初照,宮殿的琉璃瓦閃爍著金色的光芒,映照出這座都城的威嚴與莊重。周成王姬誦,這位年輕而睿智的君主,早已在王宮的大殿之中,等待著遠方貴客的到來。
今日,殷商的後裔微子啟,受成王之邀,前來鎬京朝覲。微子啟的到來,對於周室而言,意義非凡。他不僅代表著殷商遺民對周王朝的臣服,更是周成王以德服人、懷柔天下的象徵。
“陛下,微子啟已至城郊,即將入宮。”大司徒前來稟報。
“傳令下去,以最高禮儀迎接貴賓。朕要讓微子啟感受到我大周的誠意與包容。”成王神情莊重地說道。
王宮上下立刻忙碌起來。宮人們穿梭於殿堂之間,精心佈置著宴會的場地。長長的紅毯從王宮大門一直鋪到了大殿之內,兩側擺放著盛開的鮮花和精美的青銅器,那青銅器上銘刻的古老圖案,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周室的輝煌歷史。
大殿之中,樂師們除錯著樂器,琴瑟的絃音在空氣中輕輕顫動,編鐘的銅身散發著古樸的光澤,笙簫的管身精緻而典雅。他們將在宴會中演奏周室最隆重的樂章,以歡迎貴賓。
不久,微子啟的車隊緩緩駛入王宮。車隊的馬匹高大健壯,毛色光亮,拉著裝飾華麗的馬車。微子啟坐在馬車之中,心中五味雜陳。他望著車窗外鎬京的繁華景象,深知自己肩負著殷商遺民的期望,也明白周成王此舉的深意。
馬車在王宮大殿前停下,微子啟下車。他身著華麗的服飾,雖已不再是殷商的君主,但仍有著昔日王族的風範與氣度。
成王率領著群臣,親自走出大殿迎接。“微子啟,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朕之榮幸。”成王面帶微笑,眼神中透著真誠與友善。
微子啟趕忙行禮,“陛下聖恩,臣冒昧前來,打擾陛下。”
“君乃殷商賢能之後,今日來朝,是我大周之幸。請入殿內,朕已備下薄宴,為君接風洗塵。”成王側身相邀。
眾人步入大殿,分賓主落座。宴會開始,首先是樂師們奏響了歡迎的樂章。那樂聲悠揚婉轉,如潺潺流水,又如清風拂面。編鐘的聲音雄渾而厚重,每一次敲擊都彷彿在訴說著周室的強大與威嚴;琴瑟和鳴,絃音輕柔,似在表達對貴賓的友好與問候;笙簫之聲嫋嫋娜娜,彷彿將人帶入了一個空靈的仙境。
“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言授之縶,以縶其馬。薄言追之,左右綏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樂師們吟唱著古老的詩篇,歌聲在大殿中迴盪。
在樂聲中,舞姬們翩翩起舞。她們身著色彩鮮豔的舞衣,長袖飄飄,身姿婀娜。舞步輕盈,如同在雲端漫步,時而旋轉,時而跳躍,將周室的舞蹈藝術展現得淋漓盡致。
微子啟被這盛大的場面所震撼,他心中對周成王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陛下,如此盛情款待,臣愧不敢當。”
成王微笑著舉起酒杯,“君不必過謙。昔日,君在殷商之時,便以賢能著稱。如今,君能順應天命,來朝於朕,此乃明智之舉。朕敬君一杯,願君與朕共商國是,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說罷,成王一飲而盡。微子啟也趕忙舉杯,飲盡杯中酒。
酒過三巡,話題也漸漸轉到了治國理政之上。
“朕自登基以來,便立志效仿先王,行德政,興禮儀,使百姓安居樂業。然治國之路,艱難險阻頗多,君有何高見?”成王目光誠摯地看著微子啟。
微子啟沉思片刻,說道:“陛下,以德治國,乃長治久安之道。臣以為,當重視農桑,民以食為天,農桑興則百姓足;再者,需禮賢下士,廣納賢才,賢才聚則國家興;同時,當公正執法,刑罰分明,使百姓敬畏國法,不敢妄為。”
成王點頭稱是,“君所言極是。朕亦深知農桑之重,已令各地官員督導百姓耕種,且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在人才方面,朕也廣開賢路,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為朕所用。至於律法,朕正與群臣商議修訂,力求公正合理。”
隨後,微子啟又談到了殷商遺民的情況。“陛下,殷民雖已歸周,但心中仍有對往昔的眷戀。臣望陛下能施仁政於殷民,使他們能真正融入大周。”
“君放心。殷民亦是朕之子民,朕自會一視同仁。朕已在殷商舊地設立官員,推行周室的禮儀與制度,同時,尊重殷民的風俗與信仰,讓他們在新的統治下,能夠安居樂業。”成王鄭重地說道。
宴會在和諧的氛圍中繼續進行。各種美食佳餚被依次端上餐桌,有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