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大地,曾經一片豐饒。廣袤的田野裡,麥浪滾滾,穀穗低垂,百姓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村莊中,孩童們在巷子裡嬉笑玩耍,老人們坐在門口曬太陽,談論著家長裡短,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息。
然而,這一切都被一場罕見的大旱無情地打破。連續數月,天空中不見一絲雲彩,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如火焰般炙烤著大地。土地乾裂,縫隙中彷彿能吞噬一切生機;河流乾涸,只剩下一道道乾裂的河床,像大地乾涸的嘴唇,在無聲地吶喊著對水的渴望;湖泊見底,湖底的淤泥被曬得龜裂,彷彿是一張張絕望的面孔。
周天子姬宮湦站在王宮的高臺上,望著眼前這一片悽慘的景象,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憂慮。他身著華麗的王袍,但此刻卻無心顧及自己的儀容。他深知,這場大旱若繼續下去,百姓將陷入絕境,國家也將面臨巨大的危機。
“國師,此旱情已持續許久,究竟是何緣由?可有破解之法?”姬宮湦轉身問身旁的國師。國師白髮蒼蒼,面容凝重,他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此乃上天降災,或因陛下之政略有失,觸怒了上天。當務之急,唯有舉行盛大的祈雨儀式,向上天祈求憐憫,普降甘霖。”
姬宮湦心中雖對“政略有失”之言有所不悅,但也明白此刻不是計較的時候。他立刻下令籌備祈雨儀式,全國上下都行動起來。官員們四處徵集祈雨所需的物品,百姓們也紛紛自願參與,他們懷著對生存的渴望,希望能透過這場儀式打動上蒼。
在京城的中心廣場上,一座巨大的祈雨祭壇很快搭建起來。祭壇用最上等的木材製成,四周裝飾著華麗的綢緞和珍貴的玉器,象徵著對上天的敬重與虔誠。
祈雨的那一日,廣場上聚集了無數的百姓。他們身著素衣,面容憔悴但眼神堅定。姬宮湦率領著文武百官來到祭壇前。他率先走上祭壇,洗淨雙手,然後點燃了祭壇上的高香。煙霧嫋嫋升起,瀰漫在空氣中。
姬宮湦跪在祭壇前,雙手合十,高聲禱告:“上天啊,朕乃天子,受命於您。如今旱情肆虐,百姓受苦,朕心惶惶。若朕有失德之處,還請您降罪於朕,莫要牽連無辜百姓。懇請您大發慈悲,降下甘霖,拯救蒼生。”他的聲音迴盪在廣場上空,傳進每一個人的耳中。
接著,巫師們開始跳起祈雨的舞蹈。他們身著奇異的服飾,頭戴面具,手中揮舞著各種法器,口中唸唸有詞。他們的舞蹈動作怪異而神秘,彷彿在與上天溝通,傳達著人間的訴求。
然而,一天的祈雨儀式結束後,天空依然晴朗無雲,沒有絲毫降雨的跡象。姬宮湦心急如焚,他決定前往郊外的天壇,親自向天地神明祈求。
天壇位於京城郊外的一座高山之上,山路崎嶇難行。但姬宮湦不顧路途艱辛,徒步前往。一路上,他看到百姓們為了尋找水源,在乾涸的河床上挖掘,許多人累倒在地,卻依然不肯放棄。這些景象讓他的心中更加愧疚。
到達天壇後,姬宮湦獨自進入天壇的核心區域。他在天壇中央跪了下來,不吃不喝,日夜禱告。他的嘴唇乾裂,聲音沙啞,但仍不停地祈求著:“上天啊,您若能降下雨水,朕願減損自身福壽,只求百姓能熬過此劫。”
在姬宮湦祈雨的同時,民間也有許多人在為緩解旱情努力。有一位名叫趙軒的年輕農夫,他聰明勤勞,不甘心坐以待斃。他召集了村裡的一些年輕人,試圖尋找新的水源。
他們在山林中四處探尋,不顧荊棘劃破面板,蚊蟲叮咬。終於,在一處偏僻的山谷中,他們發現了一股細小的山泉。雖然水流不大,但對於極度缺水的村莊來說,無疑是一線生機。
趙軒帶領著村民們用竹筒和木桶將水引出山谷,小心翼翼地運回到村莊裡。他們將水先分給老人和孩子,看著村民們喝到水時滿足的神情,趙軒心中感到一絲欣慰。
而在京城,姬宮湦的祈雨仍在繼續。幾天後,天空中終於出現了一絲雲彩。這一絲雲彩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廣場上的百姓們紛紛歡呼起來。姬宮湦也更加虔誠地禱告,希望雲彩能匯聚成雨雲。
然而,雲彩很快又消散了,天空再次恢復了晴朗。姬宮湦的心中充滿了絕望,他不知道該如何拯救百姓。
就在此時,國師前來進言:“陛下,或許是我們的祭品還不夠豐厚,未能打動上天。臣聽聞在遙遠的東海之濱,有一種神魚,若能捕得此魚作為祭品,或許能求得雨水。”
姬宮湦聽後,立刻下令派遣一支船隊前往東海。船隊在海上歷經了無數的艱難險阻,遭遇了狂風巨浪,但最終還是成功捕得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