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員徹夜未眠,他靜靜的坐在扎倫木河邊大柳樹的石頭上,像一樽石雕一樣,一動不動,天上的浮雲遮住了滿天的星斗,夜黑的伸手不見五指,早春的夜還有些涼,司令員還穿著棉衣!柳文龍和潘洪平時在河邊準備了一些木材,他倆點起了一堆篝火,為了不打斷司令員的思路,他倆的動作很輕!
火光把河邊照的如同白晝,司令員仍然陷在思考中。
柳文龍弄來幾個紅薯和土豆,等一會兒司令員餓了時烤著吃!
司令員的心情不平靜,心潮起伏,像他這個年紀就擔任直屬大軍的軍首長,整個抗聯都少見,職位高,責任大,擔子也重,原來依靠的一軍和軍區的孫司令和王司令都撤走了,沒有了主心骨,自已就像一個被拋棄的孤兒,說是由總司令直轄,但總司令在蘇聯心的伯力,也不能什麼事都去請示,實際上是孤軍奮戰,到目前為止,除了接受總司令部的作戰命令還沒有向總司令部請示向一項工作,按照總司令部的指示炸燬了油輪和摧毀了細菌基地這兩項艱鉅的任務,總司令部連個迴音都沒有,怎麼也不如原來的獨立大隊行動自由,隨便,隨心所欲!
部隊升格弄了一大堆頭銜,司令,副司令一大群,細一想,還是原來的大隊長副大隊長!
將來滿蒙抗日根據地和大青山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之後成了遼西抗日椐地涉及十幾個縣旗,上百萬人口,管理好這片根據地得需要消耗多大的精力,原來只是管兵,現在還得管民!
按要求十五軍還沒有滿編,滿編之後要達到十萬人,沒有大仗可打,養這些兵有什麼用?坐吃山空嗎?
編制是上級制定的,既然在遼西駐紮一個軍十萬人的隊伍,就有上級的安排,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全軍各師分駐在遼西各地,分散屯兵,有利有弊要遇危急情況,很難形成拳頭!
聽周司令,王司令和孫司令的意思,日本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大平洋戰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日本國內和中國正面戰場已無兵可調。
關東軍共有七十萬人,繼續抽調關東軍支援太平洋戰場,那滿洲國的防衛就會出危機!
一旦歐洲戰場盟軍發起反攻,蘇聯國防軍西線戰勢向盟軍傾斜,一旦歐洲戰場形勢逆轉,蘇聯紅軍必定進軍東北,那時抗聯是否參戰,是獨立作戰還是配合蘇聯紅軍,蘇聯紅軍進軍東北後一旦日本人戰敗或投降,蘇聯人全面接收滿洲國,那時蘇聯人不撤走怎麼辦,難道還要和蘇聯人幹嗎?
當然這是大事,上級肯定要有戰略安排,現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些杞人憂天!
整個東北,遼西地區日本的兵力相對薄弱,關東軍的重點在資源集中地區,但做為一個手握重兵的軍事家來說,必須做到未雨綢繆,從戰略上,戰術上做好應變的準備,要往遠看,要有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