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廷的醫療領域,妙萱已然成為了一盞希望的明燈。然而,她並未滿足於已有的成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棘手的疑難雜症,這些病症如同籠罩在宮廷上空的陰霾,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健康。 一日,王府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此人是一位年邁的大臣,他面色枯黃,身體消瘦,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憊與痛苦。原來,這位大臣患有一種怪病,每至午夜,便會全身劇痛,彷彿有千萬根針在身體裡穿梭,冷汗如雨下,痛苦不堪。宮廷御醫們用盡了各種方法,卻毫無頭緒,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臣的身體日漸衰弱。 妙萱聽聞大臣的病症後,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她將大臣安置在王府的客房中,開始了詳細的診治。首先,她為大臣進行了全面的把脈,脈象紊亂且虛弱,這讓她眉頭緊鎖。接著,她又仔細觀察了大臣的症狀,除了午夜劇痛外,大臣的飲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瀕臨崩潰。 妙萱回到醫廬,開始查閱大量的醫學典籍。她翻遍了各種古方秘籍,試圖找到與這種病症相似的記載。經過數日的研究,她發現這種午夜劇痛的症狀與一種古籍中提到的“陰痺症”有幾分相似。古籍記載,“陰痺症”是由於人體陰氣過盛,經絡受阻,氣血不暢所致,但對於具體的治療方法,卻只有寥寥數語。 妙萱深知,要治療這種病症,必須要深入瞭解其根源。她決定從大臣的生活習慣入手,詳細詢問了大臣日常的飲食、作息、情緒等方面的情況。經過一番詢問,她發現大臣長期在潮溼寒冷的環境中處理政務,且近年來因朝廷事務憂心忡忡,情緒壓抑。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了他體內陰氣積聚,引發了病症。 基於這些瞭解,妙萱開始嘗試調配藥方。她選取了一些具有溫陽通絡、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如附子、乾薑、川芎、紅花等。在調配過程中,她反覆斟酌藥材的用量和配伍,根據大臣的身體狀況進行精細調整。同時,她還為大臣制定了一套特殊的調養方案,包括改變居住環境,保持溫暖乾燥;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用一些溫熱滋補的食物;以及進行一些舒緩情緒的活動,如聽琴、散步等。 當第一劑藥熬製好後,妙萱親自喂大臣服下。她在大臣身邊守了一整天,密切觀察他的反應。然而,第一天並未有明顯的效果,大臣依舊在午夜時分疼痛發作,但妙萱並未氣餒。她繼續調整藥方,根據大臣的病情變化,適時增加或減少某些藥材的用量。 經過數週的精心治療,大臣的病情終於有了轉機。午夜的劇痛發作次數逐漸減少,疼痛程度也有所減輕。大臣的精神狀態開始好轉,飲食和睡眠也逐漸恢復正常。這個結果讓王府上下都鬆了一口氣,也讓妙萱對攻克疑難雜症更有信心。 但就在此時,宮廷中又傳來了一個更為棘手的病例。一位年輕的皇子突發怪病,他的身體出現了奇怪的腫脹,先是手腳,而後蔓延至全身。腫脹部位堅硬如石,且伴有高熱不退,皇子陷入了昏迷狀態。皇帝心急如焚,召集了所有的御醫進行診治,但病情卻愈發嚴重。 妙萱得知後,毫不猶豫地前往皇宮。當她看到皇子的病情時,心中也不禁一驚。這種病症她從未見過,在現有的醫學典籍中也找不到類似的記載。但她知道,時間緊迫,不能有絲毫猶豫。 妙萱首先對皇子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包括檢視腫脹部位的質地、顏色,測量體溫,以及檢查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徵。她發現皇子的腫脹並非普通的水腫,更像是一種體內氣血逆行,熱毒積聚的表現。於是,她決定嘗試一種從未有人用過的治療方法——刺絡放血。 刺絡放血是一種風險極高的治療手段,需要準確地找到穴位,控制放血量。妙萱深知其中的風險,但她憑藉著自己對醫術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經驗,決定一試。她挑選了幾個關鍵的穴位,用經過特殊消毒處理的銀針,小心翼翼地刺破穴位附近的面板,讓黑紫色的血液緩緩流出。在放血的過程中,她時刻關注著皇子的反應,根據血液的顏色和流出速度調整放血的量。 放血之後,皇子的體溫略有下降,但腫脹並未明顯消退。妙萱又迅速調配了一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藥方,讓宮女們煎制後給皇子服下。同時,她還讓人用冰塊冷敷皇子的額頭和腫脹部位,以緩解高熱和腫脹。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妙萱日夜守在皇子身邊,密切觀察他的病情變化。她根據病情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不斷嘗試新的方法。經過不懈的努力,皇子的腫脹終於開始逐漸消退,體溫也恢復了正常,意識逐漸清醒。 這兩場與疑難雜症的艱苦戰鬥,讓妙萱深刻地認識到了醫術的博大精深和自己肩負的重任。她知道,在疑難雜症面前,現有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著她去探索。 為了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妙萱決定加強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