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0章 核子危機世界重疊

“看起來還算順利。”

“傷亡並不算大,可是大量據點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爭執,表面原因或有不同,根源都是來自人員的傷亡。可是主人,他們的收穫難道不比損失大嗎?”

“生物都是感性的。”

理智?

自詡在理智的人,只要荷爾蒙一發力,看狗都眉清目秀。

李玄接過雲圖遞過的茶杯,優雅的享受下午茶。

服務機器人,一具普通人形機械軀體,裡面不具備核心,相當於雲圖龐大軀體的一個細胞。

雲圖的之前那個本體得到自己准許,放開自我後裝備越發‘變態’,已經快成移動堡壘了。

這是有火力不足恐懼症嗎?

在電子靈界無敵的她堆這麼多東西也不知道是要防備誰。

李玄還是習慣對著人說話,就算拿著移動終端和程式對話,都好過和一個移動要塞說話。

即便極致堆料的雲圖明顯作用更大,但李玄還是讓雲圖換了一個普通軀體和自己交流。

生物是感性的,李玄也是如此。

更何況那些終日惴惴不安的倖存者。

有傳言,人一生能遇到的所有人數是2920萬人。

一個十幾萬、百多萬人的據點,不過是其中的添頭。

所以面對任何人的死亡大家都會由衷的感到悲傷。

這並非兔死狐悲,而是更復雜,更深厚的情感。

每一個逝去之人,就算不熟大家都會有幾面之緣,或者說過幾句話。

更別說自己熟悉的人。

當網路娛樂失效,人與人的交流就多了,人與人的距離被拉近。

誰敢保證自己一個人能在末日活得很好?

小團隊抱團取暖是常態。

那個熟人不是從陌生人一步步磨合出來的?

原本陌生的人會因為時間相熟悉。

面對不斷逝去的人,那不是一串串數字,而是腦海中一幅幅面容。

死亡一直都是個嚴肅的話題。

他們知道犧牲是必須的,因為他們要活下去,這些逝者都是為了他們的活而死。

可是,這是必須的嗎?現在真的活不下去了?若是前面的犧牲不夠,輪到自己了怎麼?若是努力到最後失敗了怎麼辦?…………

“所有人都知道為了對抗輻射環境需要付出代價,他們以為他們能接受,實際是他們不太能。”

“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痛,然後再遇到再犯錯。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們還是會一邊哀悼亡者,一邊希望不斷有人去戰鬥。”

根源就是‘道德’。

很容易理解,可雲圖就是不明白。

也不是不明白,只是覺得蠢。

就像電車難題,它只拷問有道德的人。

遇上‘電車甩尾,雙道並行’、‘前後聯通,反覆執行’、‘互相競價,價高者活’、‘控制器?馬桶搋子√’等等地獄使者的回覆就老實了。

加上人還是善變的。

有的人經歷過一些事情,明知是錯的也會一往無前,有的人明知正確道路就是想要開闢新道路。

但是你能說他們的選擇錯了嗎?

但你又敢說他們的選擇正確嗎?

人性就是矛盾的統合體。

雲圖嘗試為一個據點所有人繪製資料庫,試圖以資訊全知者的視角預知未來。

她成功了,也失敗了。

大量資料分析下,短時間內她對據點的預言全部正確。

可時間一長就不行了。

她試圖修正,卻發現越是修改對未來的預測偏差越大。

就像只有一個高點的單峰函式,一開始隨著資料的加入預測越來越準走的上坡路。

可一旦過了某個點,隨著加入的資料越多就開始走下坡路,對人類行為的預測偏差就會越大。

同一個人同一個問題,上一次做對了下一次就會對嗎?上一次錯了下一次就會對嗎?

一直正確的人就不會犯錯嗎?一直錯誤的人就不會正確嗎?

資料怎麼規範人類行為?

只是對錯的單選題。

選擇對或錯,偏偏會有人選擇‘或’。

不過沒關係,大自然會給出回應,傻子都會被淘汰。

只要能活著就是正確答案。

“不過就是因為這樣,人類才很有趣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