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原來成為一個信徒居然如此簡單。
具體過程有些曲折,但是有了經驗復刻起來就簡單了。
作為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當然是不信鬼神的那種唯物主義而非哲學上的唯物主義。
算了這重要嗎?
當方韓開始步入神明的領域,無論是什麼理由他都已經陷入其中,並且將拉更多人下水。
方韓知道,若是他都能成功,那大部分人都是能成功的。
這一瞬間他好似窺探到了神界的執行機制。
‘神明,有些機械古板。’
就像一個手機系統一樣。
什麼教義經典、什麼儀式禱告,不過都是喚醒系統執行預定程式的指令。
去探究儀式、禱詞都是無用的,必須去窺探系統的執行指令庫。
一個不妙的想法冒出。
無智機械,這和神明的形象完全不符。
若非他在神界真實的見過神明,他或許會升起一股探索欲,此時這個想法一冒頭就會被掐滅。
鬼神之事可以不信,不能不敬。
就事實而言方韓的想法是正確的。
虛實之間的神明不過人群集體潛意識塑造的龐大意識體,人們向祂禱告,觸發的也確實是李玄提前預設的指令。
呼叫神術的關鍵不過一層身份識別碼,一份相關的預設執行口令。
祂的本質決定了如何進入虛實之間,如何呼叫神術指令。
方韓把自己這樣的狀態稱為:泛信徒。
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信仰只是浮在水面的一層氾濫浪花,更是因為他同時信仰著2位神明,並且都能進入他們的神國。
信仰級別是一個難以描述的東西,它沒有明確的分界,它沒有精確的識別方式。
,!
人們一般把信徒分為
淺信徒,透過一定的傳教手段,一定程度認可教會的神明、信仰、儀式等。
信徒,加入教會,認可教會理念,信奉教會神明,定期參與教會活動。
虔誠信徒,發自內心愛戴神明,堅定的信仰神明。
狂信徒,將身心全部獻給神明的狂熱信奉者。
而泛信徒。
我管你什麼教會、神明、教義典故……,只要這個神明有利於我,我就能臨時信奉祂。
是一種實用主義的信仰。
你要我向正式信徒發展,那隻能嘴上說好好好,身體誠實的瀟灑自在。
而信仰又是無法嚴查的東西,只要能進入神界,其他人又能說你什麼。
而成為泛信徒的關鍵就是清醒的深入相關教會,找到他們信仰的核心,並在情緒上和教會人群共鳴。
這一點有些像舊日商夏對待神仙的態度。
你和我說什麼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我在意不了一點。
可你要和我說什麼月老、財神,那我可就要興奮了。
但是就算是在網上人氣最高的財神,又有多少人會線上下真的去深入瞭解。
連一些概述都不想檢視,更別說在一堆經書典故中尋到教義核心,與信徒人群共鳴。
好在情況變了。
方韓突破了核心技術。
只要開設相關的輔導班大規模泛信徒傳教就是可行的。
說句不好聽的有些像傳銷一樣。
方韓可以人為塑造相應的環境氛圍,讓人群代入,在那種氛圍下意識飛昇神界。
但這只是一時的情緒行為,只要脫離這個環境大部分人都能反應過來,隨時可以脫離信仰,可是相應的情緒共鳴點已經銘刻在所有人心中。
如同老式無線裝置能被複制指令。
方韓的行為就是在複製正確認證碼,用於事後走後門。
用這個方法,幾天時間就可以發展一批泛信徒。
至於會不會被查封。
卡別怕,怕別卡,封別叫。
這是現實,既然尋到漏洞哪有怕的,有是人願意去賭不被封殺的機率。
只是。
若是想要讓居民參加泛信徒輔導班,這段時間的勞動力就會下降。
這是需要取捨的地方。
雖然現在正是謀取所有力量提升的時刻,但泛信徒獲取的力量有限。
成為泛信徒的帶來的力量,是否值拖累工程進度,讓部分人意識連線神界。
多神信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