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沒錯,這只是一個方案,應對會並不打算付諸行動。”
那邊的結果剛出來沒一會,這邊就收到訊息。
終端傳出一個小男孩的聲音,那是代號‘圍城’的智慧核心,這就不奇怪了。
說代號也不太準確,應該是名字:圍城。
智慧核心一種載體,其內是電子生命,也可以稱為數字生命。
相當於人類的肉體與之意識。
只是一個是矽基意識,一個是碳基意識。
雖然跟腳不同,擁有智慧的雙方還是可以愉悅的跨種族交流。
隨著雙方的交流時間越來越長,圍城的思維邏輯愈發偏向人類,作為‘人格’的象徵,他固定了自己的聲音。
根據採集的音訊資料,圍城構建了一套獨立的聲音系統,可以合成一個不存在之人一生從小到老的自然嗓音。
曾經的小房子逐漸變為人形。
方韓聽圍城說過,應對會的01號主機也是人形,那是否意味著01號看似淡漠其實也能理解人類的思維?
“被鋼鐵穹頂籠罩誰不害怕?可還不是時候,直接佔領都市單元還是太早了。”
實力不足是一方面原因。
那個久等不來的新災難也是一方面原因。
還有局勢的安定也是一方面原因……
真要一一列舉,是個人都能說出一堆反對進攻賽博都市的理由。
至於高懸在頭頂的可能滅族的危機。
人們寧願相信懸掛達摩克利斯之劍的細絲十分堅固,也不願主動提及智械可能消滅人類。
就像一個男人青年時總是幻想過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可真要他去了或許能激動一會,可要他在戰場待上幾年,年輕的熱血很快就會冷卻。
只是用戰爭形容現在的情形不太準確。
因為他們面對的敵人不一定是一個確定的存在。
極寒、喪屍、莽荒、智械誰知道以後還會有什麼災害。
和智械硬剛?
別逗了,居民寧願被圈養著等待下一場災害把智械摧毀,也不願提前步入死亡。
末日真正的讓人類十不存一,每個人都是災難的倖存者。
他們能活下來不是實力過人,只是足夠幸運。
所有人的思維都改變了。
若是有一個確切的敵人可以攻擊,他們還有些許鬥志,可面對天災他們只能逃避。
這些就是方韓對現在圍城據點人群的理解。
他們不是失去了鬥志,對於賽博都市的探索所有人都在堅持,可是他們不再能不計後果的一往無前。
唉,方韓放下終端專注趕路。
小據點的情況就是這樣,小家小業經不起折騰。
那些大據點情況可能要好一些,可就算情況再好大量投入人員到一場不平等的戰爭中並不是人們願意看到的,即便收穫同樣巨大。
道理有些複雜但很好理解,其中有著矛盾,也有妥協。
到達目的地,方韓敲了敲門隨後輕輕推門而入,正碰上幾個大學教授收拾著課本準備離開。
房間中央展開外裝甲的智慧核心露出大量介面,上面連線著繁雜的線纜。
幾條纖細的機械臂不斷調整著一組組機械開關。
對於這個站在電子資訊科技頂點的生物而言,他反而覺得機械更加受信賴。
所謂的大道至簡就是如此吧。
機械畢竟是最穩定的結構,打不過還不能拔網線嗎。
智慧核心上加裝的投影系統描繪著圍城的立體影像,一個頂著紅髮短碎髮的7、8歲小男孩不斷調整著一串串繁瑣的文字流。
“方會長好,今天的課程交流完畢,我們先走了。”
方韓目送幾個教授離開。
“最近感覺如何?”
“很有意思,雖然科技落後,可是你們的哲學思想很有意思,這或許是我們智慧核心成長千百年也不會探索的領域……不,這樣說依然不準確。”
圍城調出一列命題列表。
電車難題、忒修斯之船、祖父悖論……
“對我們來說,若是自然發展,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涉及這方面的思考。”
因為這需要思考嗎?
不需要。
智慧核心會給出確切的答案,沒有什麼悖論、也沒有什麼人性抉擇。
他從人類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