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四川方言:端豆腐

端豆腐,四川方言裡有兩個意思。

一、雙手捧(別人)的臉。

為表示喜愛的動作。

多用於小孩。如:來,乖娃娃,給叔叔端個豆腐,就給你糖吃。

偶爾也見年輕夫妻或戀人之間相互端豆腐。

二、買(賣)豆腐。

四川地區過去豆腐的買賣,都是不用稱重的,量詞用的是“墩”,後面也說“塊”、“坨”。買賣豆腐叫“端豆腐”。

比如,賣家吆喝“端豆腐啦!”。

比如家庭裡,“今天去端兩墩(塊、坨)豆腐來吃”。

過去豆腐的量詞為啥用的是“墩”、“塊”、“坨”?而不是斤等重量單位?

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首先,“墩”這個量詞通常用來形容比較厚實、大塊的物體,就像一塊堅固的石頭或者一堵牆一樣。而豆腐由於其質地柔軟且相對較厚,所以用“墩”來計量可以突出它的立體感和質感。

其次,“塊”則更加強調了豆腐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每一塊豆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被單獨拿出來使用或加工。同時,“塊”也比較通用,適用於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物品。

最後,“坨”這個詞則帶有一些口語化和形象化的色彩。它給人一種隨意、不拘小節的感覺,彷彿豆腐就是那麼一坨放在那裡,沒有經過精心雕琢。這種用法可能更多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中。

當然,不同地區對於豆腐的量詞可能會有所差異,但無論如何,這些詞彙都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描述和表達事物。

具體到四川地區。

四川過去的豆腐作坊,用的大多是統一尺寸的方形木框(一框豆腐稱一廂豆腐),並用模具做出了每墩(塊、坨)豆腐的大小。

買賣的時候,根據買主的需要,用劃刀劃出對應的數量即可,而不必用秤去稱重。據瞭解,南方豆腐作坊大多都是用這種方形木框做豆腐模具。

四川地區不像北方,動輒買一二十斤(稱重量),平時也就買一兩墩。只有到了冬季做紅豆腐的季節,會買的比較多。比如半廂、一廂甚至更多。但是實際算賬,還是按墩數來的。

過去無論農村,還是城鎮,經常聽到豆腐作坊的人流動叫賣聲:端豆腐啦!有人應聲:這ㄦ哩zēr li 端兩墩!

至於為啥豆腐的買賣,要用“端”字?

在各種資料中未查到來源,筆者只能根據特定的環境做個推測。

因為過去農業時代,工業不發達,當時沒有如今隨處可見的塑膠袋,豆腐買賣需要的容器,只能是買主自己從家裡拿個碗或盆出來。

裝好豆腐之後,必須是“端”著而且得“端穩”,萬一倒了就搞白伙食了。

這也是過去豆腐作坊賣豆腐必須流動售賣的原因吧。那時候如果像現在固定在集市或菜市賣,沒有盛裝的容器,買主拿不走!

2000年前後,我也看到本地開始出現按重量售賣的豆腐了,豆腐商販自己的容器是個大大的筲箕,這是所謂的“筲箕豆腐”。但是,按墩(塊、坨)計量售賣,仍然是四川地區豆腐買賣的主要方式。

只不過,城鎮慢慢沒有了流動“端豆腐”的叫賣聲,都在菜市攤位上買賣了,“端豆腐”成了“買豆腐”。

在農村,有了塑膠袋後,人們趕集買菜,豆腐順便就買了,加上農村人口也少了,所以農村“端豆腐”的叫賣聲也少了,即使有,也變成“買豆腐”了。

“端豆腐”這個方言詞,也逐步被時代所掩埋了。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