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不用去想那麼多,日子怎麼樣都是人過出來的。”李云溪有了兩世的記憶,對人性更能看得開。
李豐收嘆了一口氣:“爹沒了,我是大哥,我自然要擔起長兄如父的擔子,我想你和雲柔以後都能嫁個如意郎君,公婆和睦,沒有波折的過完一生啊。”
“大哥的心思我能理解,大哥也不要把什麼都放在自己身上,你也是個少年人,多替自己想一想,我們終將都會有自己的生活。”
等到了年紀,都各自成婚,有了自己的一家子,又沒有父母長輩的牽扯,兄弟姐妹間的關係就只能靠多來往維繫了,要不就像姑奶奶,嫁的遠,一輩子都沒回來過幾次。
平凡的日子裡,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週而復始。
星辰輪轉,斗轉星移,時間在在悄無聲息中到了兩年後,李家出了孝期。
兩年時間能改變很多,首先最讓人高興驕傲的就是小弟豐年,已經考取了童生。
四月初,有人給李豐收說了一樁親事,是南城的,家裡父親沒了,母親拉扯著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家裡是靠走街串巷買些針頭線腦過日子的。
老大何秋實已經成婚了,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金蛋,是一家的掌中寶。
這個女娘今年十六,長得倒是還不錯,洗衣做飯針織女紅都能拿得出手,下面還有一個小她兩歲的弟弟,何冬生。
一家子住在南街靠近內河兩間小屋子裡,家裡六口人,擠在兩間正屋裡,廂房又只有一間灶房,院子小的都沒地方在建一間屋子出來湊合,想買新房子,手裡又沒有這麼多銀錢。
眼看,小兒子再過兩年也要娶妻,何田氏就想著把閨女嫁出去,多要點聘金,也能補貼家裡。
奈何,家裡適齡的人不願意出超出行情的聘金,還在背後嘀咕何家是賣閨女。
何巧娘在何家沒有話語權,但是她也是一個內秀的姑娘,心裡其實很有主見,她早就知道她孃的打算,所以最近幾年一直都無意的跟附近的媒婆打好關係,就是希望能給自己找到一條路。
南城的王媒婆是一個心善的人,她不願意做那種把好好的閨女說給半老頭子的事情,尤其是何家那個何田氏,面甜心苦,說是女兒也一樣,結果,還不是想著把人換一筆聘金,給一副薄嫁妝就大發出門子去。
何家閨女也是個苦命的,這姑娘這兩年不是給她做鞋,就是給她縫個帕子,縫雙襪子,她人老成精,自然能看出來這丫頭的意思。
這對她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只不過是多費一點心而已。
王媒婆找了幾個幹這一行的老姐妹,知道了西城東街的李家長子。
“老姊妹,這個李家是個還不錯的人家,上面只有一個爺爺要伺候,沒有公公婆婆,就是下面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但是,人家妹妹也是能幹的很,弟弟年紀小小的就已經是個童生了,以後的日子有著奔頭呢。”
王媒婆一聽就樂了,隨即又想到:“這麼好的條件,怎麼你沒說成?”
那媒婆甩了甩帕子嘆氣道:“人家挑著呢,我給帶著相看了幾個西城的,人家一看就沒了下文,我一去問,人家說什麼,嬸子,我想找一個能擔起長嫂擔子的妻子,咱們都是這西城的,你給相看的這幾個,我也聽說過是哪家的,她們不太合適,您也知道,我家裡的情況。”
王媒婆一聽,眼裡閃過精光:“這李家的小子眼睛還挺毒啊,看來背後也沒少打探過啊。”
“可不是啥呢,李家在西城住了好幾代了,李家老爺子也有不少老兄弟,誰家的閨女,孫女怎麼樣,一打聽都能找到。”
後來王媒婆去了李家,找到了李豐收,跟他說起了何巧娘:“這姑娘是個苦命的,但是除了孃家不好,人是一點毛病沒有,能幹,能吃苦,性子還好,絕不會跟姑子小叔子或者妯娌鬧不和,這一點,我可以拿我說媒幾十年的名聲保證。”
李豐收聽著倒覺得有趣:“這姑娘莫不是您的親戚?不然怎麼願為他人擔保?”
王媒婆一拍大腿一臉真誠的道:“要是我自己的侄女外甥女的我就不會這麼說了,這姑娘啊不容易,世道艱難,女子生存不易,嫁人更是一輩子的事情,我老婆子就當是積德行善吧。”
李云溪也在屋裡聽到了這些對話,她倒是覺得這位姑娘很不錯,在大環境不能忤逆不孝的時代,另闢蹊徑為自己謀求一個脫離原生家庭的路子,是個明智的選擇。
李豐收顯然也對王媒婆口中的姑娘不排斥,但是他還是不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