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分卷閱讀84

要肥力高就施肥啊,不過豆角不稱好肥,農家肥,或者直接在翻土的時候埋點雞鴨或者豬牛的糞便進去也行。”王叔說的都是實在話,“現在誰還缺豆角吃了,用好肥料當然好,用農家肥省點錢也不錯。”

肥料。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一個詞。

這些話,如果是種地的老把式,一聽就明白,哪怕古代沒化肥也能聽明白。

因為在遠古時期,人們就發現,往往地裡埋了骨頭,或者是埋了糞便的地方,長的莊稼就格外好,哪怕他們不知道原因,但也已經下意識的開始這麼做。

像是在秦漢時期,糞便,骨汁,豆箕,甚至是河泥,都被廣泛當成肥料。

還會種植一些豆類植物,又或者是把雜草落葉都當成綠肥,壓在土裡,第二年種的作物就更好。

不過一開始的施肥方式是簡陋的,效率也不高,所以施肥的人也不多——因為雖然產量提高了,但是卻花費了更多的功夫,在秦漢時期人口相對於後世可以說是稀少,有大片的地等著人種,何必在一塊地上鑽研呢。

即使有《汜勝之書》中的精準施肥法可以避免一些肥料的浪費,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說現代是精細種植,那秦漢時期就是粗放型種植,不是地不夠種,而是人不夠多。

這也是秦漢時期的帝王一直提倡婦女再嫁的主要原因,因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耕力。

所以嬴政和劉徹現在聽是聽了,記也記了,卻也在猶豫要不要建議全國施肥。

花費這麼多人力和時間,到底值不值得呢。

畢竟這豆角吃肥,其他的作物可不一定吃肥。

他們決定繼續聽一聽再說。

李白也不嫌髒,低頭扣了扣地,發現好像沒有糞便或者腐爛落葉的蹤影,果斷提問:“王叔,我們現在用的什麼肥啊,和以前用的肥比起哪種更好啊。”

“我們現在用的是複合肥和磷鉀肥。”王叔對肥料可謂是如數家珍,如果他自己種肯定不花這個肥料錢,但這不是主家的地多嗎,人家要好東西,不在乎成本,“複合肥當基肥,不嫌棄的混點雞糞最好,每畝施五十公斤差不多——就豆角要這麼多肥,多的嚇人。”

“光有基肥還不行,它一開花還得施磷鉀肥,這個就得看地和當時的情況了,按每畝十公斤上下增減。”

“你和小麥比比,小麥一畝地才是它的一半都不到。”

王叔還有點感慨:“我小的時候家裡也種豆角,畢竟就算豆角吃再多也吃不飽,但多少是個菜。”

屋頭裡種幾顆的,也沒人管沒人問。

可豆角都稀稀疏疏的,長倒是長,但一個藤上就那麼幾根。

就差在這肥上了,當時都吃大鍋飯,肥也不能亂丟,隊裡都收集起來一起漚肥,自家能有點爛葉子就不錯了。

雖然很多人還是沒聽懂複合肥是什麼肥,磷鉀肥是什麼肥,但有一點他們聽明白了。

那就是豆角,十分吃肥,哪怕他們種的和徐姑娘家種的豆角看起來差不多,但沒有肥,產量就差個天翻地覆。

接著王叔又說了怎麼撒化肥,怎麼起壟,間距多少,一個坑裡撒多少種子。

“撒完種子就得蓋土,蓋的土得提前用水澆過,蓋一厘米半到兩厘米就可以了。”說完想了想又說,“其他的就沒什麼難的了,除了豆角出苗的時候不能多澆水,長到一米多的時候得掐尖,其他的還有啥,簡單的很。”

徐雪筠掐了根豆角:“王叔,上一年這種的好像不是豆角吧,這豆角怎麼一年換一個位置啊。”

王叔一拍腿:“誒——差點把這個忘了,豆角不能一直種,傷土傷水,種一年得換個地方,種點其他的作物緩一緩,最好的就是種水稻,不過咱這上一年種的藕,今年它倆掉了個個,你去上一年種豆角的地方就能看見藕了。”

徐雪筠當即決定明天摘點藕做藕粉。

別問,問就是小時候沒手機閒的時候學的。

王叔的教程很詳細,基本上人聽了就知道該怎麼種。

李世民感概道:“沒想到種植方法和工具,竟然會對作物的產量有如此大的影響。”

那什麼磷鉀肥一聽就和他今天學的化學有關係。

只是他們帶回來的課本上所寫的內容對他來說很深奧,但對於真正用化學制作東西來說又太過淺薄。

也不知道他廣招天下能人異士是否能找來能學好化學並且運用化學的人。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