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初定匈奴策略

第四章 初定匈奴策略

在長安那熱鬧得像個大集市的未央宮裡,朝議大殿正進行著一場“激烈交鋒”,說是朝議,倒不如說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辯論賽”。漢武帝劉徹端坐在那高大威風的龍椅上,眼神犀利得像裝了GpS,掃視著下面的群臣,那氣場,就像王者在巡視自己的領地。

“咱今天必須好好嘮嘮匈奴這檔子事兒。這些年,匈奴跟那打不死的小強似的,三天兩頭來咱們邊境搞破壞,燒殺搶掠,百姓們都被折騰得夠嗆,我這暴脾氣,實在是忍不了啦!”漢武帝這一嗓子喊出去,整個大殿都回蕩著他的聲音,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氣,彷彿在說“這事兒今天必須有個了結”。

漢武帝話音剛落,御史大夫韓安國就像個搶答高手一樣,“嗖”地站了出來。他先是清了清嗓子,那聲音就跟老舊的風箱似的,“吭哧吭哧”的。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呀,依我看吶,匈奴就是一群在草原上到處亂竄的遊牧民族,他們住的地方就跟那移動城堡似的,沒個固定地兒,就知道跟著水草跑。他們的騎兵那機動性,簡直絕了,就像開了渦輪增壓一樣。咱們要是主動出擊,跑到那茫茫大漠裡去,糧草運輸可就是個大難題,搞不好還得迷路,到時候就像掉進狼窩的小綿羊,被匈奴拿捏得死死的。所以啊,我覺得還是繼續搞和親這一套,送點金銀財寶、美女綢緞過去,先把邊境這不安分的火苗給壓一壓。”韓安國一邊說,一邊搖頭晃腦,那得意勁兒,就好像他已經把匈奴問題完美解決了,自己是個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漢武帝聽了,眉頭瞬間皺成了個“川”字,心裡正琢磨著怎麼回應呢,年輕氣盛的大行令王恢就像個被點燃的炮仗,“噌”地跳了出來,扯著嗓子大聲反駁道:“韓大人,您這說的什麼話呀!和親?這些年咱們和親的次數還少嗎?每次都跟打發叫花子似的,送了那麼多好東西過去,結果呢?匈奴消停過一天嗎?前腳收了咱們的好處,後腳就又來邊境撒野。咱們大漢可是堂堂天朝上國,可不是任人欺負的軟柿子,就這麼一直忍氣吞聲,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依我看,必須主動出擊,給匈奴一點顏色瞧瞧,讓他們知道咱們大漢的厲害!”王恢說得滿臉通紅,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來,就像一隻鬥志昂揚的鬥雞,彷彿下一秒就要衝出去和匈奴幹一架。

韓安國一聽,那臉瞬間就拉了下來,跟誰欠了他幾百萬似的。他狠狠地瞪了王恢一眼,說道:“王大人,您說得倒是輕鬆。主動出擊?您知道這得花多少錢、多少人力物力嗎?而且這打仗可不是鬧著玩的,輸贏還不一定呢。萬一打了敗仗,那可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咱們大漢可就麻煩大了!”

這兩人就像兩個槓精,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誰,爭得面紅耳赤。其他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支援韓安國的,站在一邊像一群安靜的小綿羊,時不時點頭附和;支援王恢的,就像一群嘰嘰喳喳的麻雀,七嘴八舌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整個大殿亂成了一鍋粥,那場面,比菜市場還熱鬧。

漢武帝看著下面吵得不可開交的群臣,心裡那叫一個惱火。他在心裡暗自吐槽:“這些大臣們,平時一個個都裝得人模人樣的,關鍵時刻就知道扯皮,就不能有個靠譜的人,給我想出個真正有用的辦法嗎?”

就在這混亂得像一團亂麻的時候,一個年輕的身影從群臣中不緊不慢地走了出來,此人正是衛青。衛青以前就是平陽侯曹壽家裡的一個小騎奴,就跟現在公司裡的小實習生似的,沒什麼地位。後來因為姐姐衛子夫成了漢武帝的寵妃,他才幸運地進入宮中任職。不過衛青這人,特別低調謙遜,還勤奮好學,在宮中這些年,不僅練得一身好武藝,對軍事戰略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像一個隱藏在暗處的武林高手,默默修煉著自己的武功秘籍。

衛青先是恭恭敬敬地向漢武帝行了個大禮,那姿勢標準得就像經過專業訓練的禮儀小姐。然後沉穩地說道:“陛下,我覺得韓大人和王大人說的都有那麼點道理。和親這事兒呢,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匈奴這個大麻煩,但就目前咱們軍隊的情況來看,準備還不是很充分,暫時用和親來緩解一下邊境的壓力,也能給咱們爭取點時間來準備。王大人主張主動出擊,這從長遠來看,確實符合咱們大漢的利益。不過呢,這出擊的時機和策略,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盲目行動。”

漢武帝聽了,心裡“咯噔”一下,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眼睛一亮,示意衛青繼續說下去。

衛青接著說道:“匈奴的騎兵為什麼這麼厲害呢?主要是他們的機動性和騎射能力超強,就像一群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