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楚莊王傳奇
第二章:一鳴驚人
第一節:新王怪象與伍舉諷諫
楚莊王熊侶初登大位,那場面可謂是鑼鼓喧天、彩旗飄揚,整個郢都沉浸在一片新王繼位的歡慶氛圍之中。可誰能想到,這新上任的大王,沒過多久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朝堂之上,本應是商議國家大事、君臣共商國是的莊重場所,楚莊王卻好似把這兒當成了自家的休閒別院。
每日裡,他不是無精打采地在王座上打瞌睡,任那口水在嘴角肆意流淌,彷彿在給王座“澆水施肥”,就是眼神遊離,左顧右盼,心思全然不在朝政之上。大臣們在下面激情澎湃地彙報著各地的水患、饑荒、鄰國的動向,楚莊王卻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著,那模樣活脫脫就是一個被迫聽天書的學童。
大夫伍舉,那可是個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老臣。他眼睜睜地看著楚國這大好江山在新王的“不作為”下逐漸走向未知的迷霧之中,心急如焚,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一天,伍舉咬了咬牙,決定進宮面聖,非得和這位新王好好嘮嘮不可。
當伍舉踏入王宮的大殿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差點驚掉了下巴。只見楚莊王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奢華的榻上,一隻手拿著個精緻的酒壺,另一隻手還在半空中晃悠著,嘴裡嘟囔著不知名的小曲兒,那醉眼朦朧的樣子,彷彿已經與這塵世隔絕,進入了自己的“酒國仙境”。
伍舉強忍著內心的不滿與焦急,硬著頭皮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個大禮,說道:“大王,臣今日前來,是聽聞了一個極為有趣的謎語,想請教大王一二。不知大王可有興致?”楚莊王微微抬起頭,醉眼惺忪地看了伍舉一眼,打了個酒嗝,含含糊糊地說:“哦?謎語?說來聽聽。”
伍舉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有一隻大鳥,此鳥體型龐大、羽色豔麗,落在我楚國朝堂之上已有三年之久。這三年間,它既不展翅高飛,翱翔於藍天之上,也不引吭高歌,鳴響於朝堂之中。大王您聰慧過人,可猜猜這究竟是一隻什麼鳥啊?”
楚莊王一聽,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嘴角上揚,露出了一絲狡黠的笑容。他慢悠悠地坐起身來,把手中的酒壺放在一旁的案几上,眼神中突然閃過一絲清明,說道:“這鳥啊,它可不是一般的鳥。它不飛則已,一飛必定沖天而起,直上九霄雲外;它不鳴則已,一鳴定會驚人動地,響徹整個楚國。它只是在默默地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罷了,你這老臣,何必如此心急呢?”
伍舉一聽這話,心中頓時五味雜陳。他細細品味著楚莊王的話,似懂非懂,隱隱覺得這位大王或許並非真的如表面那般沉迷酒色、荒廢朝政。難道這一切都是大王的偽裝?伍舉心中雖仍有疑慮,但此刻也不好再追問下去,只得恭敬地行了個禮,緩緩退下。
第二節:莊王暗訪與民間百態
其實啊,楚莊王心裡就像揣著一本賬,對朝堂上下的情況那是門兒清。他深知,楚國雖地大物博、兵強馬壯,但近年來朝堂之中黨派林立,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猶如一團亂麻。而民間呢,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苦樂不均,既有富甲一方、驕奢淫逸的貴族,又有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貧民。
他之所以表面上裝作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其實是在施展一招“欲擒故縱”之計。他就像一個隱藏在暗處的獵人,靜靜地觀察著朝堂上的大臣們。誰是真正為國為民、心懷忠義的忠臣,誰又是隻會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奸臣,誰在國家大事面前唯唯諾諾、毫無主見,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等合適的時機到來,便要對這朝堂來一場“大清洗”,把那些“害蟲”一網打盡。
在暗中觀察朝堂的同時,楚莊王還派出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心腹之人,喬裝打扮後深入民間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去探尋楚國真正的國情。這些心腹們就像一群敏銳的偵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仔細記錄著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有一次,一位心腹匆匆回宮,臉上帶著凝重的神情。他向楚莊王詳細稟報了自己在民間的所見所聞。原來,他看到許多地方的百姓們生活困苦不堪,由於連年的自然災害,莊稼收成寥寥無幾,百姓們家中的糧倉早已見底,只能以野菜、草根充飢。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貴族們卻依舊過著奢靡無度的生活。他們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每餐都是山珍海味,家中的奴僕成群,還經常舉辦奢華的宴會,那場面簡直比王室還要氣派。
楚莊王聽著心腹的彙報,眉頭越皺越緊,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他的心中湧起一股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