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第四十章 燕子

拉赫曼諾夫上尉駕駛著自己的伊—16戰鬥機,躲藏在高空的雲層中,不斷向前飛行著。

伊—16是目前蘇聯空軍的主力戰鬥機,綽號“燕子”。

它的特點是速度快,比未裝備計畫中發動機的德軍主力bf109b,都要快16公里/小時,是二戰初期一種較為出色的戰鬥機。

蘇聯曾作為軍事援助,提供給中國一批,這批伊—16後來成為了中國空軍,在危難時的救命稻草。

到武漢會戰前,中國空軍的原有飛機基本被打光,一下子變成了真的“空軍”,就是靠購買的“燕子”等蘇制飛機,才得以重新振作起來的。

儘管伊—16戰機駕駛起來輕巧迅捷,但拉赫曼諾夫上尉的心情,卻一點也不那麼輕鬆自在。

相反,他很鬱悶,作為曾經在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作戰過的一名王牌飛行員,他對遠東空軍,現在低下的效率而感到著急。

昨日夜裡,陸軍在前線的陣地,就跟日軍的突襲部隊,展開了全面的交火。

據說,在天還沒有徹底亮的時候,前線的蘇軍指揮官,一個旅級政委同志就將請求空軍支援的電話打到了指揮部裡。

可這一時期的蘇聯遠東空軍,管理層人事變動頻繁,新上任的領導又很年輕,缺乏足夠的經驗。

他們不但將老練的蘇軍飛行員,平均分散到各個中隊,稀釋了空軍的力量,對於後勤的組織管理,也顯得毫無預見性。

雖說空軍指揮部的高層們,還是全力配合著組成了飛行大隊進行支援,可混亂的調配和組織能力,讓出勤效率簡直變成了一場災難。

好不容折騰了幾個小時,這個臨時拼湊的戰鬥機大隊和轟炸機大隊,才算是搖搖擺擺的上路了。

結果,部隊才剛剛出發,就接到日軍飛行戰隊已經轟炸了蘇軍前線的通報,這讓拉赫曼諾夫差點沒急得吐血。

幸好聽說前線的那個陸軍指揮官,旅級政委同志很厲害,及時的帶領陸軍躲過了這一次空襲,反而打了個漂亮的殲滅仗。

這讓拉赫曼諾夫鬆了一口氣,這種磨磨蹭蹭的事情,如果是在蘇聯援華志願航空隊那時,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雖然蘇聯參與援助中國的部隊並不是很多,第一批只有一個戰鬥機大隊和一個轟炸機中隊,總共254個人。

但整個部隊顯得非常簡潔幹練,由飛行隊大隊長直接領導指揮,曾經在突擊日軍部署在上海的艦隊時,將其一艘巡洋艦炸沉,並炸傷了其餘的6艘戰艦。

讓拉赫曼諾夫印象深刻的是,年輕的中國空軍雖然條件簡陋,缺乏戰機,但是官兵們的愛國熱情高漲,面對強大的日本空軍,他們絲毫沒有任何懼意,一個個慷慨激昂的奔赴戰場,那視死如歸的精神,讓同樣英勇的蘇聯空軍也為之欽佩。

拉赫曼諾夫清楚的記得,1937年10月,剛剛抵達中國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年輕的中國空軍上校。

他的漢語名字,讓初到中國的拉赫曼諾夫很不適應,總是不能準確的記下來,但這並不妨礙這位年輕的中國空軍上校,在蘇聯飛行員們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軍銜雖然挺高,人卻很沒有什麼架子,總是熱心的幫助其他人,還跟蘇聯飛行員們一起,分享了寶貴的對日作戰經驗。

拉赫曼諾夫就是在那個時候跟他成為好朋友的,兩人曾經約定好,等戰爭結束了,一定邀請他來蘇聯玩玩,看看美麗的貝加爾湖。

可殘酷的戰爭,卻並不會在意人們的想法,緊緊一個多月後,那個年輕的中國上校,就犧牲在了自己的座機上。

那一天,拉赫曼諾夫突然記住了他的名字,他叫高志航。

………………

“前方即將抵達戰場,注意保持飛行高度,隱蔽好自己,我們一定要掩護好轟炸機大隊。

這次的支援行動全靠他們了,不能出現任何閃失。”

大隊長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將拉赫曼諾夫的思緒拉了回來,他透過雲層的間隙向下看去,只見地面上的戰場,已經打成了一片火海。

在一個高地上,穿著黃色軍服的日軍士兵,像螞蟻一樣密密麻麻的向上攀爬著,他們試圖攻上山頂。

而穿著綠色軍裝的蘇聯士兵們,在山頂上已經跟他們的先頭部隊混戰在了一起,到處都是爆炸發出的閃光,升騰起煙霧。

濃煙甚至遮蔽了拉赫曼諾夫的一部分視野。

山坡上停著幾輛冒著黑煙的蘇軍t—26戰車,看起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