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第八十七章 騎兵第一集團軍

周逸龍說這句話並不是無的放矢,他開始詳細解釋起來:

“我認為,步兵伴隨坦克前進的最好方式,並不是直接搭乘在坦克上,因為一旦在中途遇到敵軍的突然打擊,毫無掩護的步兵將死傷慘重,同時他們擁擠在坦克上也會妨礙坦克的轉向和射擊,這種方式只適合於應急行軍,不適合正面作戰。”

朱可夫點了點頭,承認他說的很對,但是在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以前,這似乎變成了戰爭所必須承受的傷亡。

周逸龍又接著說道:

“我們需要建立強大的機械化步兵,他們應該搭乘有一定防護能力的裝甲運兵車,伴隨坦克進入戰場,而這種裝甲運兵車必須使用履帶式行走裝置,如果使用輪胎,他們就無法在野外跟上坦克的速度。”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朱可夫隱隱覺得這個概念,似乎點通了困擾自己多時的一個問題。

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一直是蘇軍的一個軟肋,即便後來爆發了規模宏大的衛國戰爭,蘇軍也未能大量生產出來,直到美國開通了“戰爭租借法案”,才支援了一批美製裝甲運兵車過來。

而在很多困難的情況下,蘇軍都是直接將步兵搭載在坦克上開進,後來還得到了一個“裝甲騎兵”的稱號,但這些簡陋的措施,都是要付出大量鮮血和生命的。

朱可夫的直覺告訴自己,面前的這個小傢伙,似乎並不只是粗通裝甲戰術,而是對其有一套深入的研究,他兩眼露出興奮的光芒,鼓勵周逸龍道:

“你可以全面的談一談,你對裝甲部隊的看法和運用嗎?”

“好的,我認為,裝甲兵首先不應該是單獨作戰的兵種。”

周逸龍的第一句話就將朱可夫說得心中一涼,心想這小子不會也跟英法一樣,覺得坦克就是配合步兵作戰的吧。

誰知道,周逸龍話鋒一轉,卻說了一句完全相反的話出來:

“坦克必須要合成作戰,但不是配合步兵,而是步兵配合坦克,所有的戰術動作都應該是以坦克為核心來制定的,其他的配合兵種都需要參與進來。

例如步兵需要替坦克提供複雜地帶的支援;炮兵需要為坦克清掃掉前進的障礙;空軍需要提前發起攻擊,儘可能削弱敵人的力量;還有偵察兵,需要隨時能掌握戰場事態,及時提供情報支援坦克作戰等等。

如果他們跟不上坦克,就應該給他們裝上履帶,而不是讓坦克去等著他們…………”

周逸龍的這一番話,徹底震驚了朱可夫同志,他從未想到過如此科學完善的裝甲作戰理論,雖然以前從未聽過,但以他的卓越能力和見識,只是稍微一分析,就覺得完全是非常實用的。

當然,周逸龍同學之所以能輕易震撼到朱可夫這位不出世的天才,主要還是得意於他穿越者的優勢。

畢竟,在這個世界還處於苦苦探尋摸索裝甲戰術的時候,周逸龍就已經在後世學全了,世人花費幾十年時間總結的二戰經驗。

不等朱可夫消化完這些知識,周逸龍又丟擲了一個重磅炸彈:

“當然,如果只是這些,那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打得就是後勤,當這些以坦克為核心的強大部隊組建完畢以後,為了保障他們順利作戰,就需要大量的燃油,彈藥,和維修補給,如果不建立專業高效的後勤組織,那將會變成一場徹頭徹尾地災難。”

周逸龍說得,的確是真實情況,歷史上,蘇聯紅軍雖然在德國入侵前,組建了好幾個機械化軍,但這些部隊在編制組成上存在著巨大的問題。

他們幾乎都是以坦克為主來組建的,缺乏必要的偵查,炮兵,防空和後勤等單位,或者只是少量地擁有一點。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很快發現,這些曾經被他們寄予厚望的力量,在戰鬥中摸不清敵情,在攻擊中缺乏火力支援,更加糟糕的是油料和彈藥經常供應不上,有些kv2坦克,甚至連一發炮彈都沒有,只能當做壓路機開上戰場,去玩命的撞擊敵人。

朱可夫聽著聽著,額頭上慢慢滲出了冷汗,他忽然發現,紅軍之前組建裝甲部隊的思路,幾乎是完全錯誤的。

如果紅軍現在的裝甲部隊,遭遇到周逸龍口中所說的那種力量,將會處於不堪一擊的尷尬境地。

好在當今整個世界,包括德軍在內,都沒有人研究出這種成熟的理論,更讓人慶幸的是,第一個提出這套理論的人,出現在了蘇聯紅軍中。

朱可夫猶如發現了稀世珍寶一樣,緊緊握住了周逸龍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