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縱深(下)

周逸龍也不居功,他笑著點了點頭,回答道:

“正是大縱深理論,不過,以我軍現有的裝備和訓練來說,只能先用用低配版的了。”

周逸龍說得一點沒錯,真正的大縱深還要求空軍,自行火炮等兵種密切協同,在先遣集團突入敵軍縱深時,也要提供持續不間斷的火力支援打擊,還有很多更高的協同和組織上的要求,這都是現在的蘇軍所不具備的能力,只能先簡化了不少,對付當面的23師團,倒是綽綽有餘。

周逸龍覺得自己已經很謙虛了,可拉西莫夫卻聽得差點一頭暈倒過去,這套理論,可是蘇軍中的天才人物、享譽世界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集中了眾多軍事理論精英,研究了十幾年,都沒有徹底完成的傳奇戰術理論。

可現在,周逸龍不但詳細的完善了這套理論,並細緻地將它運用到了實戰中,而且,更關鍵的是,在他口中這還只是低配版的大縱深。

我的天,那高階完善版的大縱深,到底是個什麼驚人的樣子啊?

拉西莫夫現在才終於搞明白,為什麼朱可夫將軍要說:“如果米哈依爾同志不懂裝甲戰,那整個蘇聯紅軍中,就沒有人敢自稱瞭解裝甲戰了。”

原來這句話,還真的不是隨意講的啊。

大縱深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戰役理論,它是1926年時,由時任蘇聯紅軍副參謀長的特里安達菲波夫首先提出的,然後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主持下,花費十幾年時間,完成了它的大致雛形,最後在殘酷的蘇德戰爭中,由眾多蘇軍精英們,不斷反覆實踐總結出來的。

可以說大縱深戰役理論,是蘇聯軍事科學研究的一大葵寶,從誕生開始,就閃爍著無比榮耀的光芒,就連後來的美國學者們,也不得不羨慕地說道:“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時候,蘇聯紅軍擁有全世界最為優秀的戰略理論家們。”

周逸龍上輩子最先接觸大縱深時,還以為它不過是德軍閃電戰的升級版。

他想當然地以為,如果說德軍閃擊波蘭與法國,是閃電戰的1。0版;那麼德軍閃擊蘇聯就是閃電戰的2。0版;那麼蘇軍的大縱深,就應該就是3。0版了。

但在熟讀幾本介紹大縱深的書籍後,周逸龍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麼離譜。

大縱深的理論與實際配合高度,是閃電戰所遠遠不能相提並論的。

閃電戰只是更多的側重,初期炮火與航空兵的支援,但大縱深則強調,全程不間歇的空中打擊與火力支援。

這就要求空地一體與步炮一體的高度協同,這對於部隊的協同訓練要求,是非常高的。

同時,兵團中不同單位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畢竟任意調動都可能是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的配合作戰,對補給、前沿設定以及部隊配置的要求之高,對指揮官的協調統御能力要求之高,都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而且,大縱深也非常注重保持各個攻擊梯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如果說大縱深是堂堂正正的,撕裂敵方陣地,開啟突破口,並持續擴張勝利的戰術;那閃電戰就更接近於,發動突然襲擊,在運動中包抄敵軍,而不是面對敵軍堅固陣地的戰術。

對於閃電戰來說,一旦前方遇到強大阻礙,缺乏持續火力支援的德軍,就很可能進攻受阻,要是敵軍緩過勁來,打入敵方縱深的突擊部隊,甚至可能會被徹底消滅掉。

所以,閃電戰是一種很難發展完全的戰術,就算是德軍自己,也沒有使用很長時間。

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講,大縱深才是裝甲進攻戰術的最終版本,它甚至一直被蘇聯紅軍沿用到幾十年之後。

對於那些面對大縱深戰術的敵軍來說,最可怕的,還不僅僅是突破口遭受的猛烈打擊,而是無論你設定了多少道防線,蘇軍的一、二、三梯隊完全可以像機械海洋一樣,將擋在前方的所有敵軍陣地,都一一拍得粉碎。

而敵軍無論是否撤退,此時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因為撤退的過程中,除了正面有蘇軍的合成集團在不斷猛攻;側面還會有跑的較慢的先遣部隊平行打擊;而在後方,跑得最快的先遣部隊,會直接在撤退的必經之路上,設定狙擊防線。

最終,撤退會直接演變成圍殲與潰退。

天空中,戰術航空兵在不間斷地進行對地打擊;地面上,各種自行火炮,也隨時向前,及時提供密集的火力支援。

在這種多層次的,立體的,持續不間斷的打擊下,幾乎任何敵人都只能落個灰飛煙滅的下場,這才是後來的蘇軍裝甲洪流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