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週逸龍率領龐大的裝甲叢集趕到時,可把安德烈和葉菲姆等人給徹底樂壞了,這段時間,他們一直承受著日軍攻勢的巨大壓力,要說一點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米哈依爾政委不但回來了,還帶回了強大的援軍,兩個指揮官那忐忑的心情,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了。
這個時候,天幾乎才剛剛黑下來,周逸龍將裝甲部隊遠遠安頓在陣地的後方,跟前線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儘可能避免讓日軍發現,己方援軍的到來。
同時,他要求前線分出部分機槍和迫擊炮,對陣地前的可疑地區,展開持續的威力掃蕩,以掩蓋坦克可能會發出的各種噪音,還要求士兵們定時打出照明彈,以防止日軍的突然發動夜襲。
等做好各種保密措施後,周逸龍立刻召集各部隊主要負責人開會,共同商討反攻日軍的計劃。
援軍的到來,振奮了所有人的精神,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各抒己見,會議氣氛空前的高漲起來。
討論開始沒多久,就漸漸形成了兩種主要意見,以170團團長葉菲姆為首的一眾軍官,主張在第二天天亮後,使用坦克叢集從正面全線反擊日軍,將日軍擊潰後,再在運動追擊中,逐步消滅他們。
而以裝甲11旅旅長拉西莫夫為首的一眾軍官,卻主張使用坦克叢集,集中衝擊日軍陣地的一點,其餘地段由步兵發起佯攻,待坦克開啟日軍陣地後,步兵再迅速跟進,向兩翼不斷擴大突破口,動搖日軍整個防線,直至日軍全線崩潰後,再予以包抄圍殲。
這兩種方案互有優劣,都有各自的支持者,雙方為此爭論不休,眼見會議這麼發展下去,有陷入僵局的趨勢,安德烈少校一抬頭,卻見到首長周逸龍,還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只是盯著軍用地圖一直在研究著什麼。
於是,安德烈少校突然提議道:
“大家靜一靜,米哈依爾同志是西線總指揮,還是讓我們先聽聽他的意見吧。”
這句話一出,所有人都停下了爭執,齊刷刷地看向了周逸龍。
170團團長葉菲姆,早在之前的戰鬥中,就見識過這位政委同志的厲害,對他接下來的發言,滿心充滿了期待。
對於米哈依爾政委成為蘇軍西線總指揮的事情,葉菲姆也是高舉雙手贊成的,畢竟任何一位軍人,都希望跟隨在強而有力的將領麾下作戰,朱可夫的這一決定,在葉菲姆看來,完全是慧眼識珠的英明決策吶。
裝甲叢集的幾位指揮官,在來時的路上,也見識過了那些被周逸龍擊毀的日軍戰車,對這位政委同志也是充滿了好奇,很希望聽聽他在裝甲戰術上,有什麼高深的見解。
尤其是裝甲11旅旅長拉西莫夫,他本身就是一位精力旺盛又驕傲自信的人,在接到支援西線的命令時,他曾經自告奮勇地向朱可夫提出,由他來統一指揮西線部隊,承擔蘇軍整個西線作戰的責任。
他滿心以為朱可夫定會一口答應的,因為這次蘇軍反擊的主力是裝甲叢集,指揮官理應從裝甲兵中選拔,而在場的所有裝甲指揮官裡,只有他拉西莫夫資歷最老,軍銜最高,不選他又選誰呢?
然而,讓所有人意外的是,朱可夫並沒有選擇任何一位裝甲兵指揮官,而是直接點了一位內務部政委的大名。
這在拉西莫夫的眼裡,簡直是重新整理三觀,有違天理啊,這也太不合邏輯了吧。
雖然拉西莫夫聽說過,就是這位年輕的胖子,打贏了第一次諾門罕戰役,並全殲了來犯的日軍部隊,但在很多從莫斯科調來增援的蘇聯軍官們眼中,上次的諾門罕之戰,只不過是一次規模不大的遭遇戰,即便打贏了,也說明不了太多問題。
尤其是這個米哈依爾,他不是一位內務部的軍官嗎?什麼時候,內務部也這麼精通打仗了,他真的知道,坦克這種新興技術兵種,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嗎?
當拉西莫夫據理力爭的,向朱可夫提出異議時,朱可夫將軍只是簡短的回覆了他一句話:
“如果米哈依爾同志不懂裝甲戰,那整個蘇聯紅軍中,就沒有人敢自稱瞭解裝甲戰了。”
朱可夫的這句話,讓拉西莫夫當場石化,這……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嘛?難道數百萬的蘇聯紅軍,都抵不過那區區一個胖子嗎?
因此,從見到周逸龍開始,拉西莫夫就一直暗暗地在觀察他,包括他自稱擊毀過26輛日軍戰車的那輛神秘坦克,拉西莫夫也好好的研究了一把。
從坦克上的各種傷痕和使用痕跡上來看,那個胖子的確是具備專業的裝甲知識的,但就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