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目的事情了。
維克多火速裝填上一枚76毫米高爆彈,“砰”的一聲巨響,就將這枚敦實渾圓的肥厚炮彈,打向了對面的日軍戰車。
對面埃倫上校正在專心指揮作戰,猛烈間,他聽到一聲獨特的炮彈呼嘯聲。
跟通常的反坦克炮彈不同,它們因為初速很高,聲音會顯得有些尖銳短促,但這枚炮彈的聲音,顯得極為巨大悠長,倒是很像野戰榴彈炮發出的彈藥。
難道說,蘇軍已經開始用後方配置的重型榴彈炮,射擊起己方戰車來了嗎?
但這種射擊方式,效率很低,畢竟野戰榴彈炮的陣地通常距離前線較遠,炮彈飛行速度也較慢,想對會移動的日軍戰車,造成致命的傷害,機率還是非常小的。
就在埃倫上校還在猜測時,一發高爆彈幾乎擦著他的坐車兇猛爆炸了。
76毫米高爆彈的巨大威力,將地面都打得彷彿震動起來,九七式戰車猛的一顛,差點讓駕駛員一頭撞在了觀察孔上。
埃倫上校心中的一驚,對方的榴彈炮怎麼會射擊如此精準,難道它們其實就部署在戰場附近?
他一邊趕緊讓戰車發動起來,做出一些規避動作,一邊在觀瞄鏡中仔細搜尋著蘇軍的炮兵陣地。
可找來找去,埃倫上校就是找不出來,有哪塊地方,看起來像是榴彈炮陣地的。
就在他無比納悶時,蘇軍坦克群最後方的一輛bt坦克,突然炮管向上,仰天射出了一發動靜極大的炮彈。
這輛蘇軍坦克立刻吸引了埃倫上校的注意,他定睛看去,一眼就發現了那輛坦克的與眾不同,它不但裝備了一門口徑更大的火炮,而且居然還是一門短管的榴彈炮造型。
這是什麼?蘇軍居然把榴彈炮安放在了坦克上面???埃倫上校滿臉震驚的想到。
要知道,早在1935年時,德軍中就由著名的曼斯坦因將軍提議,要建造一種比坦克更加廉價的裝甲化機動炮兵,這種武器應能以直射方式壓制敵方機槍和火炮陣地。
但在曼斯坦因的構想中,這種武器是以支援步兵師作戰為主要目的。
直到去年,德軍還在進行最初的原型試驗,由裝備木質或軟鋼上層結構、木質火炮的樣車進行訓練,當時給這種武器使用的名稱是“重型反坦克炮”。
埃倫上校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這些所謂的“重型反坦克炮”,將在後來發展成德軍中獨一無二的武器,在1940年後,它們有了一個統一的新名字,叫做“自行突擊炮”。
例如著名的“三號突擊炮”,就是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之一。
但蘇軍這輛bt坦克,明顯跟德軍的“自行突擊炮”概念不同。
首先,它竟然是直接支援裝甲部隊作戰的,而不是步兵;其次,它裝備的並不是類似坦克炮的高初速炮,而是一門更加接近遠端炮兵使用的榴彈炮。
埃倫上校忽然聯想倒,德軍裝甲部隊一直缺乏的機動支援火力,不是剛好可以透過這種“自行火炮”方案解決掉嗎?而不是一直需要依賴,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提供支援。
只是德軍中尚且還沒有任何一種,可以稱之為“自行火炮”的武器。
而它們的首次出現,還需要等到1940年。
埃倫上校大為驚歎,這些蘇聯人真是不可思議,竟然現在都已經將這種武器,發展到實用化的道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