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1章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

老人包紮傷口。

“老人家,您受苦了。”林帆輕聲說道。

老人看著林帆,眼中滿是感激:“多謝公子。這場戰爭,不知何時才能結束啊。我們只想過安穩的日子。”

林帆握緊了拳頭,心中暗暗發誓:“老人家,您放心,我一定會想辦法讓這場戰爭結束的。”

林帆回到都城,找到了使者,將戰場上的所見所聞告訴了他。使者聽後,也是一臉悲痛:“公子,我們該怎麼辦?國君根本聽不進去我們的話。”

林帆沉思片刻,說道:“我需要再次面見國君。這次,我一定要讓他明白戰爭的危害。”

於是,在使者的幫助下,林帆再次見到了國君。

林帆行禮後,說道:“國君,草民今日去了戰場,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百姓們在戰火中苦苦掙扎,他們渴望和平,渴望過上安穩的生活。難道國君忍心看著自己的子民受苦嗎?”

國君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林帆的話。

林帆繼續說道:“國君,爭奪靈物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生命更加珍貴。若因靈物而失去民心,即使得到了靈物,又有何用?”

這時,一位大臣上前說道:“國君,林公子所言極是。如今國內民不聊生,若繼續戰爭,恐怕會引發內亂。望國君三思啊。”

其他大臣也紛紛附和:“請國君三思。”

國君看著大臣們,又看了看林帆,終於長嘆一聲:“罷了罷了,本王聽你們的。傳令下去,停止與鄰國的戰爭,召回尋找靈物的人馬。”

林帆心中大喜,連忙行禮:“恭喜國君做出明智的決定。如此一來,百姓們便可免受戰爭之苦了。”

國君看著林帆,說道:“林公子,此次多虧了你。若不是你,本王恐怕還在執迷不悟。”

林帆謙遜地說道:“草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希望國君以後能以民為本,讓靈淵國繁榮昌盛。”

從那以後,靈淵國與鄰國簽訂了和平協議,兩國恢復了往日的和平。百姓們也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林帆完成了使命,準備返回靈嶽觀。臨行前,靈淵國的百姓們紛紛前來送行,他們眼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林公子,多謝你救了我們。你是我們的大恩人啊。”一位百姓說道。

林帆微笑著說道:“大家不必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希望大家以後能好好生活。”

林帆告別了靈淵國的百姓,踏上了歸程。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舒暢。他知道,這次下山不僅化解了一場危機,還讓他對道家的“無為”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靈嶽觀,林帆向玄風講述了此次下山的經歷。玄風聽完,滿意地點點頭:“帆兒,你做得很好。透過這次經歷,你可有什麼感悟?”

林帆沉思片刻,說道:“師父,徒兒明白了,道家的‘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不被外界的慾望所驅使。只有保持內心的平靜,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做出正確的選擇。”

玄風微笑著說道:“不錯,你能領悟到這一點,為師很欣慰。修行之路漫漫,你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林帆恭敬地說道:“徒兒謹遵師父教誨。”

從那以後,林帆在靈嶽觀潛心修行,將所學的道法運用到幫助他人之中。他的聲名漸漸在江湖中傳開,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俠義之士。而他始終牢記師父的教誨,不忘初心,在追求道家真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孔子說:“唉!你恐怕去到衛國就會遭到殺害啊!推行大道是不宜摻雜的,一旦龐雜,就會產生許多的紛擾,紛擾多了就會產生憂患,憂患多了就難以救治。古時候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總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自己的道德修養方面還沒有什麼建樹,哪有時間去揭露別人的過錯。而且你也知道道德淪喪、智慧外露的原因吧?道德淪喪是因為沽名釣譽,智慧外露是因為爭強好勝。名譽是人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慧是人們爭鬥的工具,兩者都是兇器,不能把它們推行於世。先立己嘛,後立人嘛。你現在自己掌握的道理尚未統一,哪有功夫去糾正暴君的行為。再說你啊,也該懂得,一個人的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