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本的歷史,這次入關,將會兵分兩路。
任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南征大明,統左翼軍,皇太極兒子豪格為左翼軍副手。
貝勒嶽託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為右翼兵馬副手。
嶽託從喜峰口關東邊的青山口關毀壞長城,破邊牆而入,斬殺薊遼總督吳阿衡。
多爾袞則於密雲東北方向的牆子嶺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
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京師。
以盧象升為天下援兵總督,第三次賜尚方劍。
有孫杰摻合,事情變得有些不一樣了。
這次依舊兵分兩路,左翼兵馬由皇太極親自統領,以兩黃旗為壓陣主力,豪格的正藍旗為副。
兩黃旗和正藍旗是建奴軍中的上三旗,地位尊崇。
正黃旗下轄九十二個整佐領以及兩個半分佐領,兵馬約兩萬八千,鑲黃旗下轄八十四個整佐領又兩個半分佐領,兵馬約兩萬八千人左右。
正藍旗下轄八十三個佐領,十一個半分佐領,兵馬兩萬六千人。
這次,皇太極抽調兩黃旗三萬餘人,正藍旗一萬人,合計四萬兵力。
除卻這些建奴八旗之外,還抽調蒙漢八旗作為補充。
崇禎十一年,漢八旗只有四旗,分別是正黃、正白、正藍以及正紅。
以石廷柱、馬光遠、王世選和巴顏四人為漢八旗的固山額真。
不過,這個時代的漢八旗能力還很差,只是皇太極用來邀買人心的一個手段,總共兵力才一萬兩千餘人,大部還都是從劫掠的大明百姓中徵選的兵力,戰鬥力低下,也就打打雜役。
真正實力膨脹之期,還要等到松錦之戰之後,明軍成建制投降時開始。
蒙八旗也差不多,兵力還不如漢八旗,加起來才七千八百餘人。
皇太極的左翼兵馬,連帶著漢、蒙八旗,兵力合計五萬餘人。
號稱二十萬大軍,征伐大明。目標牆子嶺,和歷史上的左翼軍破關位置相同。
右翼軍由多爾袞統領,封“奉命大將軍”,統領兩白旗,嶽拖的鑲紅旗,以及一部分蒙、漢八旗,合計四萬餘兵力,號稱二十萬大軍。
從喜峰口東邊的青山口關入邊,攻略薊遼之地。
左、右翼兩軍共計九萬大軍,號稱四十萬大軍,大肆攻明。
他們的第一個目標,便是京城東邊的通州。
皇太極恨孫杰恨的牙根癢癢,恨不得生吞其肉,抽皮扒筋。
和大明打了這也多年的仗,死在戰場上的將領才多少?
光孫杰一個,殺的將領比之前戰死的都多,皇太極如何不恨?
更別說,還把皇太極搞的像傻子一樣。
至於剩下的鑲藍旗和正紅旗以及部分留守兵馬,則被皇太極留在盛京城以及遼陽城。
這次,皇太極可謂傾巢而出,將手中能出動的兵力幾乎全部出動。
建奴手中的兵力,真真正正的可戰之兵,也就這麼些,撐死也就十五萬人。
這次直接抽調九萬人,一大半都帶走了,這要是敗了,建奴幾十年來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業,就全沒了,搞不好,遼東家家豎白旗。
估計,死去多年的老奴都能被氣活。
……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騎著戰馬的皇太極行走在蒼蒼茫茫的草原上,陣陣大風吹來,讓他不由的生出了豪邁之心,吟出了這首漢高祖的詩文。
似乎,前些日子孫杰帶給他的那些恥辱,已經遠去。
身後是如林的兵馬,上三旗的旗幟隨風飄揚,翻湧著三色波浪。
老奴才范文程跟在旁邊,小心翼翼的陪著笑。
“當年漢高祖能以青皮流氓出身開創大漢王朝,我大清皇帝出身要比他高出不少,為什麼不能成就一番霸業?
如今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大清皇帝擁兵數十萬,為何不能入主中原?”
范文程這個馬屁拍的好,拍到了皇太極的心裡去了。
“哈哈,好奴才,真真個好奴才!若是此戰勝利,若是能活捉孫杰賊子,回去之後,抬你入上三旗,以後,你范文程,便要稱範佳文程了!哈哈哈!”
皇太極一甩手中的馬鞭,興質高昂。
建奴這邊,其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