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難度。
很快,這幾個大工匠便已經想到了不少要注意的事項。
不過這些目前還只是屬於紙上談兵的範疇。
真要做出來,肯定還需要經歷不少的工序和麻煩。
只是這都不是秦羽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只是一個想法的提供者,具體怎麼樣,那還要看這些工匠們自己怎麼去操作了。
而就在秦羽跟那些大工匠們商量雕版印刷的時候。
另外一邊。
逢紀和婁圭兩人則是在就秦羽之前跟他們提到過的那個想法進行頭腦風暴。
他們兩人之前就已經越是想下去就越是覺得厲害。
現如今再仔細的思索了半晌之後,就更覺得秦羽提出來的這個想法簡直可謂恐怖。
這想法真正恐怖的地方還在於那個實操性和未來的發展性上面。
就不說秦羽所說的這個圖冊到底能讓棘陽縣的這些百姓提升多少知識,多少水平。
這根本不在逢紀和婁圭的統計概念之中。
對他們而言。
最直觀的衝擊就在於。
這個圖冊所蘊含的內容!
如果按照秦羽所說,他們可以在這圖冊之上寫上那些典故的話。
那麼結果會變成什麼樣子?
雖然逢紀和婁圭都還不知道什麼叫做話語權。
但他們兩人都很清楚。
若是秦羽想要在這圖冊上稍微搞一點事情的話,那實在是太簡單不過的了。
這可是個凝聚人心的大好機會啊!
就算扔開這個可能會有些僭越謀逆的思路。
他們現如今所刊印的東西。
那簡直就是一個傳播自己學說思想的絕佳之法。
他們這些讀書人,如果說追求功名利祿是他們當下的目標的話。
那麼,青史留名則是對於他們而言最大的渴望。
誰不想能夠在那史書之上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
誰不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學說傳遍天下,讓自己所掌握的學說一家獨大!
自從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誰不希望自己也如同那樣,讓他們所掌握的東西成為這天下的王道?
而想要成為王道,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人認可,必須要有足夠大的文化基礎才行。
秦羽提供的書籍,提供的紙張,這樣便捷的傳播途徑。
簡直就是給他們開了一個外掛。
光是想想這樣的事情,逢紀和婁圭兩人都忍不住頭皮發麻。
遠的不說。
就只看那熹平石經的盛況。
他們便能差不多想象的到這種書籍在出現之後帶來的衝擊力。
而且這還沒完。
還有秦羽之前所提到過的那間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的一次講座。
那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不可複製,做夢都想要去做的事情。
有經神之稱的鄭玄,他講經從來都沒有什麼人選的甄別。
只要是想來聽的,他都可以收。
但就算是這樣。
能夠前往鄭玄面前的人也只是少數。
實在是成本太高了。
這其中不光有識字的成本,更有那遙遠路途的旅行成本。
等到了鄭玄的面前,一切吃穿用度,不都是成本?
如此一來,自然就篩選掉了許多人。
但現在秦羽的這種模式卻完全不同。
谷</span>
首先便是人數。
一旦秦羽能夠將這些識字的書籍普及出去,到時候棘陽城內就會多出不知道多少有基礎的人。
想象一下那個講座的場面就知道了。
一個人在上面盡情的將自己的學問傳授給臺下眾多的人。
這些人得了你的學說,日後便是你的門生。
汝南袁氏之所以強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門生故吏眾多。
這可就是赤裸裸的人脈!
而就算不從這麼功利的角度出發。
光是想想那種講學的大場面,那種巨大的成就感也讓他們感到有些口乾舌燥。
一次性就能將自己所學的,所秉持的理念傳授給更多的人。
讓更多的人來持著同樣的理念,在這片大地之上傳播。
這樣的效率顯然要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