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初臨滬市

一葉孤舟在海上翻江倒海了22個小時,等到準備下船時,十二人各個都是精神疲憊,毫無人樣,連經常來滬出差的金建秋同樣如此。。此時每個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終於活著到滬市了。

在黃浦江眾多碼頭之中,十六鋪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它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有著150年的歷史,鼎盛一時,如果說黃浦江是名義上的母親河,那麼十六鋪碼頭則是在經濟層面養育了曾經一輩輩的上海人,形成了上海獨有的“碼頭文化”。十六鋪碼頭早期作為工業水運碼頭,伴隨著航運的發展,藉著黃浦江為整個上海帶來了工業的繁榮,直接提高了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餵養。

十六鋪碼頭向北緊鄰外灘,向南毗鄰老碼頭,向西是豫園,向東是一江之隔的陸家嘴,無論從哪個方位而言,十六鋪都是佔盡了天時和地利。但遺憾的是,即使是如此的四通八達,未來轉型後的十六鋪,仍然難擋衰減,不再有往日的風光,沒有如人所願地再次輝煌。

這個時期的陸家嘴還是一片平房,不過6年後這裡將會建成東方明珠塔,成為整個滬市的地標而聞名世界,不過現在嘛,滬市有句諺語:“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幢房”。不過未來的浦西人怎麼也沒有想到後來浦東發生的巨大變化。

一行人出了碼頭,不遠處就看到向他們招手的外婆盛莉和小姨徐潔,由於事先並未溝通好,她們只開來了一輛自備車,桑塔納。。這就牛掰了,在這個時代那可是相當於後世的賓士。。

無奈,李國慶只好給其他人租了幾輛叫“跳蚤”的三輪卡車,一路“突突突”地轟鳴著駛向盛莉家,到這個時候李敏才知道,她家住新華路那片傳說中的花園洋房。

徐潔開著車慢慢悠悠的行駛著,後面跟著幾輛跳蚤,李敏無心欣賞車外的風景,一個勁的追問盛莉這花園洋房長啥樣。

盛莉笑眯眯的和他介紹道:“新華路東起淮海西路,西至凱旋路,路雖不長,但道路兩旁密佈著百餘棟老洋房,號稱“上海第一花園馬路”,我家就住在593弄梅泉別墅16號裡。”

李敏驚訝的說道:“外婆,那您可老有錢了啊,那邊上都是些名人吧?”

盛莉自豪的說道:“什麼名人,就是人名而已!他們也沒三頭六臂的,只是他們祖上厲害點而已,再說了,誰還沒個闊綽的祖上了!”

好嘛,比祖上,誰能和您老盛家相比呢。凡爾賽了啊外婆。。。。

李敏連忙追問道:“那外婆,您在那裡住了老久了,有沒有聽說誰家要賣房子的?”

盛莉搖了搖頭表示並沒留意,隨口問了下正在開車的徐潔。

徐潔思索了片刻回答道:“沒事媽,我不是有個高中同學在搞中介嗎?回頭我問問去,他路子野肯定知道訊息。”徐潔的回答讓李敏充滿了期待。這可是他們此行第一個目的,這麼快就有好訊息,確實是挺振奮人心的。

李敏又問道:“外婆,之前我給你寫信讓你打聽銀行收國債券的事情,您有打聽了嗎?”

盛莉驚訝的問道:“這事我問過滬市中行分行的朋友,目前中行給出的好像是100元到期國債券兌換是112元左右。聽說最近有些多人在炒這個了,怎麼,你們也要炒這個?”

李敏聞言琢磨了下,相當於是112的利率,和前世差不多,現在就看你收購價是多少了,你收購的越便宜利潤越大。。

李敏對李國慶說道。

“明天我們試買一波吧?”

李國慶接過話頭說道:“如果100元可以炒到112元,那我們得去其他城市找更便宜的,這樣利潤才更大。不過我們也沒搞過這個,明天就去少買點,看看行情吧!也不知道咱們準備的這些錢夠不夠。”

呵呵,等你準備好,黃花菜都要涼了。國家在4月份放開的,現在都6月份了,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還等你過來撿錢?

“老爸,到家後,明天一大早你就去中行各個網點看下,然後讓永壹他們分別去其他銀行看看!”李敏有點迫不及待了。。

盛莉拍了下他的腦袋,嗔怪道:“怎麼滴,你父子準備學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啦?好歹歇息幾天,著急吃不了熱豆腐不是!”

一車人哈哈大笑。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我們就到了外婆家,新華路593弄梅泉別墅。梅泉別墅弄堂寬敞,小轎車可以並排進出,每幢小樓都有獨立的停車位,真是令人驚訝的設計。每戶東面都有花園。進弄左側有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