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章

</dt>

&esp;&esp;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不可以。艾爾海森有足夠的耐心去容忍她的存在,去矯正她的過度依賴,但時間從不給他機會,而有的時候,艾爾海森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優秀到讓他自己都有些怨恨。

&esp;&esp;這個星空的孩子、命運的觀測者一點一點地向他展示最真實的自我。這是一個在命運中沉浮的絕望之人,對他的算計,是對命運的反抗,也是怯懦的逃避。

&esp;&esp;人不能始終逃避困難,唯有越過困難,方能繼續行走在未來的道路上。彼時艾爾海森隱約意識到這是她的心病,意識到她該自己解決,因為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esp;&esp;他尊重她的獨立人格,以平等的姿態愛著她,因而考慮她的人格發展、考慮她的未來,希望她能成長成一個不必依靠他、充分發揮自己天賦、人格健全強大的人。

&esp;&esp;但他掌握的資訊還是太少了,對命運所知甚少,以至於藉著危險將她送離後,就再也沒能把十八歲的愛人找回來,所有與她有關的事情都變得遙遠而模糊,彷彿隔著一整個世界。

&esp;&esp;後來他很難再看到她,更多的是從他們共同的朋友口中聽聞一點有關於她的訊息。

&esp;&esp;聽說她離開了璃月,前往其他國家進行遊歷。於是誰也沒有她的訊息,這個人宛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聽說她在海難中失去了父母,於是他動身去尋找她,但她不在家,重新啟程去遊歷,他只看到了兩座墓碑。

&esp;&esp;也就在這兩座墓碑之前,艾爾海森意識到,她一直堅信的命運又把她帶回了那條與命運抗爭的路上,而這一次,她如他所想,再也沒有嘗試去逃避,而是選擇了朝命運舉劍,在他看不到的地方,開始了屬於她與命運的戰爭。

&esp;&esp;人生的分叉路上,她放棄了他,選擇了另一個未來,一條充滿了孤獨的道路,要想走下去,全憑一個人必死的決心。

&esp;&esp;人各有路。站在自己的道路上,艾爾海森看著林風笛的路,一言不發。有時他注視著書桌邊上的星圖儀,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會後悔嗎?

&esp;&esp;後悔讓她從自己身邊離開、後悔將她推出這個避風港、後悔讓一隻小鳥自己飛翔?

&esp;&esp;也許有一點,但那不是後悔,而是遺憾。

&esp;&esp;如果當時還有更多的時間,他也許能夠更加理解她的困難,也許他能有更好的方式教她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也許他們還有別的可能。

&esp;&esp;但命運從來沒有給人那麼多的選擇。

&esp;&esp;他無法改變過去,只能進行補救,去爭取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未來,給自己一個清楚的結局。

&esp;&esp;於是在分離的六年後,她終於停止了遊歷,似乎她的旅程已經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於是他抓緊時機,又是一個海燈節,他短暫地找回了自己的愛人。

&esp;&esp;一個支離破碎的愛人,笑起來還是很好看,只是眼裡沉澱著很多事物。她還會撒嬌和吵鬧,只是比起年少時安靜許多。她成長成他欣慰的模樣,獨立自主、有自己要走的路、不逃避自己的困難、有人幫忙會更輕鬆、沒人幫忙也不會怎麼樣,她比以前強大、自信、內斂,也比以前更加遙遠、脆弱、無情。

&esp;&esp;如一顆高懸於天際的星。

&esp;&esp;如一陣變化多端的春風。

&esp;&esp;要麼觸不可及、要麼無痕無跡。

&esp;&esp;艾爾海森參與她的計劃、修改她的計劃,落筆的每一次,思考她的最終結局時,總會恍惚一瞬。

&esp;&esp;他給自己選擇了一條同樣很殘忍的道路,他目睹她的自殺,不阻止,反而體貼地為她選擇最好的地點、時間與方式。

&esp;&esp;他在參與謀殺她。謀殺自己的愛人。

&esp;&esp;但他其實不願意的。

&esp;&esp;如果林風笛只存有死志,那麼他尊重她的決定,僅擅自保留有與她相關的所有,不去幹預她的決定。但她還想活著,她說她愛他,想要擁有未來,又軟弱悲觀地表示死亡也沒什麼,她會成為一整個世界,那也是一個很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