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社會上出售的色情盜版碟沒有任何限制地進入未成年人的視線和手中,這些不健康的內容對一個在精神上沒有任何準備的孩子其刺激度超過了大家的想像。慾望被挑起,卻不敢與異性交往時,同性就成了目標。

幫助已經認同自己為同性戀者的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同性戀者仍然掙扎於對自身性傾向的認可中,也許還沒有向父母或同輩人公開自 己。他們也很少求助,他們害怕:一旦把自己的性傾向告訴了別人,他們會遭到拒絕或審判。

但同時,他們恰恰是最需要理解和諮詢的青少年。 輔導者透過張貼海報、散發小冊子或書籍等方式告訴青少年,這些話題是安全的。給父母閱讀的有關性教育的書單裡,一定要包括有關同性戀的書籍。當青少年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戀或是雙性戀,準備和別人討論這一話題時,這樣的一個環境會使他們感到安全。

青春期對於同性戀者來說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一個時期。幼年時朦朦朧朧覺察到“與眾不同 ”的感受越來越強烈。到了青春期的中期,一部分人會自我認同是同性戀,並且向同輩的同性戀亮相,但家庭成員和學校還以為他們是異性戀呢。這方面的諮詢應該包括討論同性戀是怎麼回事,解釋對同性戀的傳統觀念和誤解,提供讀物和參考源。很多青少年想向父母坦白,但害怕受到歧視。亮相通常會導致一場家庭危機。父母也會像他們的孩子一樣,經歷吃驚、否認、反省、憤恨和痛苦等一系列過程。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戀時所做出的反應,就像悼念死人的過程一樣。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子女異性戀的性傾向等於一場令人悲痛的死亡,因為很多對異性戀的期待(例如婚姻、家庭、生兒育女)都隨之灰飛煙滅。父母經常要教育青少年,性行為有傳染性病(包括感染艾滋病毒)和懷孕的危險。研究也表明同性戀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殺傾向。經常產生自殺念頭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而已經表露要自殺的人則需要心理醫生的幫助,來調整其心態。

♂♀特別提醒:同性戀不是病態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於2001年4月20日出版發行,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非常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並非一定是心理異常,由此,同性戀不再被統劃為病態。

新版的“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在制訂之前,有專門的課題小組對同性戀做研究, 在對51例同性戀者一年多的跟蹤調查發現,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因此,在新版診斷標準中對同性戀的定義比1989年版更加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不一定是心理異常的表現,只有由於同性的性行為導致了心理矛盾、焦慮,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的,才被認為是性心理障礙。這樣的規定更加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所施行的政策,符合國際精神疾病診斷標準。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的調查統計,同性戀在人群中的比例是2%左右,而同性戀的存在也是由來已久,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度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在中世紀,同性戀被認為是犯罪,同性戀者要被送上絞刑架。到了近代,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病態,需要治療。目前已有不少國家承認同性戀是正常現象,社會對同性戀的態度也有所轉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銀河說,不再把同性戀看作一種病態心理,這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進步。我們現在做的實際上是美國28年前做過的一件事。那時在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影響下,美國心理學協會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中取消了。但這並不表示中國做這件事晚了。在美國的一些州,至今仍把同性戀視為非法。

有關專家表示,即將出版的診斷手冊雖不把同性戀當病態,但這並非代表中國法律、社會正式承認同性戀的地位,手冊也保留了心理問題能使人改變性取向的觀點。

(轉引自2001…08…18 新華網)

九 得失之間

李梅:女,1981年出生,山東某縣級市重點中學學生。因戀愛影響高考成績,復讀一年。現為北京某重點大學學生。

訪談——李梅:這件事差點改變我的命運

因為堵車,我遲到了一個多小時,所以我在麥當勞裡找了個遍,也沒有發現我要找的人,只好給她再打電話。她說等了我好久,沒見人才離開的。我希望她再次過來,並原諒我的遲到行為。

終於再次見面,她好像不是很生氣,我稍稍鬆了一口氣。她是一個非常穩重、溫和的女孩子,是那種看起來讓老師和家長都很放心的樣子。一聊之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