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的意思是將婦孺及流民悉數徙於此,奚族人可留守於營州!”
李昇眼中精光一閃,瞬間明白了張景的意思,這六千多奚族騎兵成了錦州城最外的一道防線,以這六千騎兵來贏得錦州城的建設的時間,“此事再容商量,對了,你行商這麼多年,可曾走過海路?”
張景道:“小時候跟著小人跟著家翁走過一趟海路,那一次的情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哦,快詳細說來聽聽。”
“……”
第115章 新建錦州城
和煦的風漸漸變的暴戾起來,遼西走廊上已不如往日的平靜(遼西走廊為遼西低山丘陵東南的沿海狹長平原地帶為華北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千餘鐵騎來回在這條狹長的平原上來回賓士,一批批流民在鋒利的長刀和鐵蹄的驅趕下前往錦州的路上,其中既有漢人也有女真、室韋人,甚至有契丹人,其中大部分是漢人,劉守光父子的殘暴統治讓他們的拋棄了自己的家園,逃難於長城之外。
張藏英面露兇光,不時抖動著手中血刃,但卻並沒有真的落下去,錚亮刀芒閃的人心中發寒,哭喊聲此起彼伏,這些困苦的人民不斷回望那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家園,依依不捨;三天來,李昇帶著三千鐵騎踏遍方圓百里,已將周圍情形摸了個清楚,這是個十分理想的建城之地,水源充足,水草豐盛,易守難攻,只要有足夠的人力他有信心將此地建成如滄州一般規模:“撒裡葛!”
“在,將軍!”
“去,派人看看胡損他們到那裡了。”
“是,將軍!”
“咴律律……”
翻身上馬,李昇帶著一眾侍衛朝遠處疾馳而去,沿著這條遼西走廊,沿途看到的情景和大漠草原完全不同,如果說大漠給他的感覺是蒼茫,而這裡給他的感覺就是溫馨,一絲淡淡的泥土地芬芳飄散在空中:“籲……”
長吸了一口氣。李昇一拉韁繩緩步而行,陸續不斷有流民朝這邊湧入,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出一絲悲傷或者喜悅,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活下去:“噠噠噠……”
遠處數匹戰馬狂飆而至,在離李昇百步之時翻身下馬,急步上前拜倒在李昇面前“將軍!”
“起來說話。”
“幸不辱命。三萬餘流民已全數聚齊,正趕往此地而來。”
“嗯。沒有為難他們吧!”
“沒有,將軍,其中有兩萬流民是自願前來。”
李昇不由狠抽了口涼氣,本來的二萬人再加上陸續前來的三萬人,再加上奚族的五萬人,錦州城瞬息之間將要達到十萬人的規模,這可比滄州的規模了。
“你去速去將來往地流民安頓好。不要出現任何慌亂。”
“是,將軍!”
隨著大批的流民地到達,李昇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絕對有點過於倉促了,散佈在整個遼西走廊的流民遠遠超過李昇的估計,第一批到達的流民將近一萬人,原有的架構不再能夠滿足越來越多地需求,好在這些流民自身本來就帶有糧食和生產工具,不然的話光糧食問題就夠李昇頭疼的了。
李昇跨馬圈地。眼中盯向了大、小淩河、女兒河三河之間的那塊平原,心中暗歎這真是天然的築城好地,三河穩穩的將這塊平原包裹了起來,這簡直是一條天然的護城河啊,如此城牆依河而起,騎兵再不能成一瀉千里之勢。防守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且平原之地,土地肥沃,適合耕作,只要個一兩年時間絕對能夠成一個穩固地後方。
隨著嘈雜的聲音逐漸擴散,一下之間空曠的平原顯得熱鬧起來,而李昇此時卻不由的頭大起來,內政的事本就不時他所擅長,在滄州時有孫鶴等一班老臣去打理,他到沒感覺到什麼。此時黑壓壓的一眾人口在眼前讓他產生了一種壓抑地感覺:“張景。張景。”
正在一旁清點人口戶數的張景聽到李昇的喊聲慌忙奔了過來。
“將軍,你找我?”
“我探查了下方圓百里。發現那塊地區最適合築城,你看如何?”
張景順著李昇指向的方向眺望了過去,連連點頭道:“甚好,甚好,此地三河齊聚,易守難攻,按易學來說,此地為龍眼,遠睽四方,可為龍興之地;”
李昇不由一奇,道:“你通易學?”
張景躬身道:“略懂一二!”
李昇抬首遠眺東方,道:“你可知道我為何要選在此地立城?”
“小人也有所困惑,按說將軍貴為順化節度使,據有滄州重鎮,又何必冒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