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發動邯鄲及其陽地區百姓請願,言李牧功大,應予行封,以及另一批朝中秦間大臣在內相和。
散會前,秦王政笑著對三位大臣說:
“說好說壞,趙王遷又愚蠢無知,李牧這根眼中釘應該會很快拔去。”
在會後坐車回南書房時,他考慮到是否要找蒙武回來,這次出征,蒙武可以幫他不少忙,有他在,他會安心不少。但想到他新婚不久,再加上武將夫妻本就是聚少離多,在一起的時間,一輩子算起來都不多,何況今後統一戰爭即將開始,蒙武夫妻所能相聚的日子很難預料。
“算了,讓他度完假再來吧,”他想:“應該聽老爹的話,今後對將領要寬厚些。遊說之士靠一張利口,就能立取功名富貴,為將者卻是冒了多少矢石,一刀一搶拚出來的。遇到戰爭,勝則這些大臣自居有功,敗則群起指責,錯仍在這些武將身上。今後我要將這種不公平現象顛倒過來!”
誰知他剛回到南書房,卻見蒙武夫婦正坐在裡面和王后談話。聽到近侍宣呼:
“大王駕到!”
他們連忙隨同王后在門前迎接。王后只行家常禮,他們夫婦卻跪在地上。
“起來,起來,”秦王連忙伸手扶起蒙武:“說過到南書房就是寡人和王后的貴賓,以後不用行此大禮。”
“臣怎麼敢僭越失禮。”蒙武說著,夫婦起立,分別就座。
“渭水之遊還愉快嗎?”秦王政見到蒙武回來如獲至寶,但不表露出來。
“臣得到平陽戰敗訊息就急著趕回來,如今情況如何,大王有何打算?”
秦王政大致將眼前情況和對付李牧的策略說了,然後體貼地說道:
“武將夫妻聚少離多,你還是先將婚假休完再說,假滿不必前往王翦部隊報到,而是來寡人軍中,寡人倚仗你的地方很多。”
這段話說得齊虹也不禁動容,蒙武更是由衷感激,避席頓首,兩眼含淚地說:
“大王好意,臣不勝感懷,只是強敵當前,大王都要親冒矢石,臣哪還有心情休假!”
秦王政看了看齊虹,笑著說:
“婚後燕爾佳期,不是你一個人作得了主的,再說寡人親口說出給假三月,這樣一來,豈不是要寡人出爾反爾?”
“戰況緊急……”
“不要說了,”秦王政笑著制止:“按秦律,更卒換卒,不論是否有戰事,到時就需更替,何況寡人自己說的假期。”
齊虹此時也避席跪奏:
“臣妾不像一般女子,大王有事,臣妾同樣可以分憂。”
“寡人不是已準你脫離間籍了嗎?”秦王驚問。
“這次是臣妾自願效勞,趙國為臣妾故居,人際關係甚多甚好,李牧的事進行起來更為順利。”
“不,不要逼寡人做個出爾反爾背信的人,兩位請起回座!”秦王政堅決地說:“你假期還有一個多月,假滿後趕往寡人軍中,假若到時戰爭已告結束,你就去王翦軍中報到。”
夫妻兩人還想爭辯,王后此時在一旁說了話:
“依法行事,有時會不合情理,但對大家都公平些,何況大王要維持他的威信。你們不必再爭了。”
兩人不敢再說,回覆就座。
接著秦王政又談到前幾天和中隱老人的談話,他注視著蒙武說:
“卿家心中有哪些將才可以培養?”
蒙武思考良久,然後啟奏說:
“王翦,楊端和,大王知之甚詳,用不著臣再說了,均可獨當一面。而王翦麾下兩都尉韓騰和羌瘣,能得士卒死心,歷經戰場,表現特異,王翦曾向臣提起,希望臣能在大王前代奏。”
“這就不對了,有好將才,為何王翦不介紹給寡人?”
“王翦也許是避嫌,”蒙武猶豫了一會才說:“其實王將軍公子王賁,才是真正的用兵奇才。”
“唉,秦國對將才的確過苛,才造成人人避嫌!”秦王政長長嘆了一口氣:“今後自寡人品必改,國君與將之間必須推心置腹。”
“這是諸將的福氣,也是秦國和天下福氣!”蒙武感動地說。
“還有呢?發掘培養,越多越好,只是未來考驗要嚴。”
“桓齮軍中有一年輕騎卒下尉李信,曾率數百騎攻擊敵後,如入無人之境,擾亂敵人耳目,使豈不敢大膽追擊,這次掩護撤退,他的功勞太大!”
“為什麼有這種猛將,桓齮都不報功?”秦王有點憤怒。
“勝者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