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家宴,這兩個孩子和老朽相處的時間,比和太子及夫人的時間來得長,不必將老朽看成是客,否則我也坐不下去了。兩個孩子平日很少享受母愛,就讓他們盡情享受一下。”
“是,太師傅,子楚敬您一杯。”子楚舉杯喝了,想藉此轉變話題。
老人只虛舉了一下酒杯,放下杯子,又再繼續講吓去:
“的確,人的情緒有如琴絃,彈奏的時候調緊,不彈的時候就該放鬆,否則會失去彈性,也容易斷,夫人是弄琴高手,老朽的話對否?”
“正是如此,”楚玉夫人微笑著說:“想必太師傅也是此道中大師,還望有閒時指教一二。”
“老朽老矣,不彈此調久矣,”老人嘆口氣說:“看到他們兄弟如此相愛,我倒想起一個故事。”
“願聞其詳。”子楚夫婦異口同聲說道。
“我喜歡聽故事!”兩個孩子同時拍手歡笑,老爹剛才壓住父親的話,給了他們發揮天真本性的極大鼓勵。
老人喝了一口茶,徐徐的講出一段吳國往事——
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叫諸樊,次子名餘祭,三子名餘眛,最小的兒子叫季札,他也最為賢德,壽夢一直想立他繼承王位,季札始終不肯,只得立了長子諸樊。王諸樊元年,諸樊除喪要正式即位時,堅持要讓位季札。吳國人也都擁護他,季札不得不逃到深山隱居,耕田而食,諸樊和吳人才勉強放過他。
諸樊在位十三年,臨死時遺命傳弟不傳子,就傳給了二弟餘祭。餘祭在位十七年卒,又傳位給三弟餘眛。他們兄弟的意思是,這樣傳下去總會傳到季札的身上。這表現出這些兄弟的孝心,一心一意完成父親的心意,同時也顯出他們是多友愛。
餘眛在位四年卒,要傳位給季札,季札卻逃到國外去了,吳人不得已立了餘眛的兒子僚。
但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則大為不滿,他認為,要是傳弟的話應該傳給季札,既然季札不肯受國,那傳子就應該傳給他。結果他用伍子胥之計,趁吳王僚兩個同母兄弟燭庸、蓋餘率大軍伐楚,遭到楚軍包圍而國內空虛之際,使刺客專諸以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奪位成為吳王闔閭。
所造成的結果是:燭庸和蓋餘聽說王僚被殺,乃投降楚國,吳國國力因之大受損害。再加上伍子胥投吳,目的是在借兵伐楚,以報父兄無辜遭到楚平王誅殺之仇。因此在他受到闔閭重用以後,一再唆使吳國攻楚,接著又是興兵攻越,遭到秦越聯軍的夾擊,闔閭在這次戰役中傷重身亡,吳國元氣大傷。雖然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三年後報了越國殺父之仇,但接連的國內爭位之戰和國外討伐之戰,兵連禍結,國力浪費殆盡最後吳國是亡在越國之手。
老人說完這段故事,睜大眼睛,兩目似電地來回看著室內的四個人。最後他的目光停留在子楚臉上問道:
“太子對這個故事有什麼看法?”
子楚沉默不語,低頭若有所思。
“夫人你呢?”老人又轉向楚玉夫人問。
“賤妾乃女流之輩,對軍國大事沒有插口的餘地。”楚玉夫人微笑著說。
老人撫須哈哈大笑,轉向兩個小的問:
“大人都沒有意見,你們兩個說出聽了這這段故事後的感想。”
嬴政起坐長跪回答說:
“吳國之亂是亂在吳王壽夢沒有定見,假若他認為季札賢德,就應該明確立他,相信諸兄長不會反對,季札孝順,亦不敢違背父命。吳國在季札治理之下,定會日益強盛,不會鬧出日後兄弟相殘以致亡國的慘痛結局。”
“你呢?”老人又問成蟜。
成蟜亦起坐長跪回答說:
“自周公訂禮,歷來王位和爵位世襲都是傳嫡傳長,壽夢以自己的偏愛,意圖破壞宗法,眾兄弟又只顧愚孝,想完成父親遺願,才會造成這種後果。”
“太子,你對你兩個兒子的看法,有何批評?”老人語帶雙關地問。
“這都是太師傅教導有方,他們的議論非常中肯。”子楚亦言外有意地回答。他是說憑兩個十歲的孩子,天資再聰穎,必不會回答得如此一針見血。
“好了,我將季札的一番話作為這個故事的結果。他得知公子光刺殺王僚而奪位的訊息後,由國外趕回國,哭祭王僚的墓說:'吾敢誰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由這番話也就知道他內心的痛苦了。”
室內一平安靜,很久,老人才嘆口氣說:
“前車之鑑,人盡皆知,但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