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人員還不見得好用,許多事情還得親人做才放心。

蔣經國政務實在愈來愈繁忙,他主導著臺灣的政治命運和經濟命脈,但冗雜的政務讓其身體日漸虛耗,並且遺傳性糖尿病越來越嚴重。雖有專職醫生負責診治,但長期下來漸難控制。所以,蔣經國開始打算把一部分權力讓給兒子,讓他幫忙去分憂解勞。

蔣經國在三個兒子當中權衡再三,已臥病在床的孝文不用說,孝武個性上比較倔強好勝,若賦予重任可能因急躁而辦壞事,所以他只有選擇小兒子孝勇。在蔣經國身體狀況急劇轉危的最後幾年,對小兒子蔣孝勇的倚仗愈來愈深,甚至將與一些高官的聯絡工作交給他。蔣孝勇確實謹慎可靠,能將事情辦得十分妥當。

從前蔣孝勇認為自己不該從政為官,一直想另闢蹊徑走一條與政治風馬牛不相及的路,最後還是被父親選擇作為代言人。但國民黨政權飽受“美麗島事件”“江南命案”衝擊,“蔣家人不能、也不會再有人選下任總統”,這輩蔣家後代是不可能在臺灣的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為的。但是蔣孝勇不得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頂著巨大的壓力幫父親辦事。

在蔣經國最後幾年時光裡,每個星期除了星期三和星期六外,蔣孝勇都會帶著友柏他們到七海官邸,陪蔣經國夫婦午餐。而每個星期二及星期五晚上,是蔣孝勇向蔣經國報告各種公私雜務的簡報時間,這時他都會在官邸陪蔣經國聊天。他們父子間什麼事情都談,地方問題、黨的問題等。

每天周旋於政務大事,無疑是日理萬機般操勞。不過蔣孝勇不管再怎麼累,甚至一度靠服安眠藥來入睡,只要旁人在耳邊輕聲說父親來電話,他就立即清醒地一躍而起。對於父親和政事,他是全身心的投入。他自己對父親這麼孝順,常常對兒子蔣友柏感慨地說:“身教比言傳重要,今天爸爸所能做的,是儘量用身教教你們,讓你們來體會。”

蔣孝勇成了蔣經國暮年最為倚重的肱骨,宋楚瑜和王家驊也是左膀右臂。對於三個人的角色定位,蔣孝勇說:“父親對王家驊是事務性的交代,如今天要做哪些事情、明天又有哪些事情等等;跟宋楚瑜談的大部分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怎麼去解決;跟我則說的是還沒有發生的或者正在醞釀的事,這些事情的背景以及對策。”

蔣孝勇時常能傳達最高意旨,幾乎是蔣經國和國府黨政軍大員之間的“傳話人”,成為這一時期官場人人敬畏的人物。正由於他可以隨時“上達天聽”,所以很多官場上人藉著各種機會逢迎巴結,以討蔣孝勇的歡心。

生性低調的蔣孝勇很少在外拋頭露面,被臺灣坊間稱為“蔣家唯一隱於神秘簾幕後的人物”。他可以說是蔣經國最直接的代表,“地下總統”就是別人為他取的綽號。

這位外界看來如此神秘的人物,在家裡卻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每逢週末和節假日,他最愛在家裡表演廚藝。這時的蔣孝勇位高權重,經常在外宴飲應酬,吃過各種美食佳餚。他總不忘記細心地記下來,回家嘗試做給老婆孩子吃。蔣孝勇對做菜頗有天分,任何美味可口的菜色,只要他吃過一次,就能夠模仿菜式的色香味,照葫蘆畫瓢般,做出一模一樣的菜來。

年輕時蔣孝勇上過軍校,有一定的射擊基礎,所以他業餘時間喜歡打靶。每次他有射擊活動都喜歡帶著友柏參加,讓兒子感受下嚴格的軍事訓練。他希望友柏從小能練習打靶,這樣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訓練瞄準力、注意力和穩定性。

蔣孝勇教育孩子無疑是很有一套,很多東西讓蔣友柏終身受益。蔣孝勇常常告訴蔣友柏,一定要謹記兩件事。一是感謝上帝的恩典及祖上的餘蔭、餘德;一是別人喜歡榮華富貴,是別人的事,自己不要去牽扯。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爺爺蔣經國逝世

蔣經國晚年疾病纏身,在“榮總”的病歷可以堆至腰高。他集黨政軍百務於一身,事必躬親的個性讓他十分疲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其生命最後的時光,他卻開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改革。

1986年初,身體日漸衰老的蔣經國表示,將要解除實行38年的*令,並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馬英九回憶說自己在聽到蔣經國親口說要開放黨禁、報禁時,當即被一股“我們正在創造歷史”的電流擊中。但國民黨要人則紛紛質疑說:“這樣可能會使我們的黨將來失去政權!”蔣經國卻凜然地說:“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

1987年7月15日,世界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令宣佈解除,臺灣人真正擁有了自由組黨、結社、辦報辦刊的權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