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要目標。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模式非常粗放,效率很低,而且發展的產業屬於世界產業鏈條的下游和末端,並不能代表世界產業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從正面角度來看,亞洲國家(地區)在經濟起飛初期透過大量地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出口積累了相當豐厚的資本和外匯儲備,從而脫離了資本短缺的年代進入了資本相對富餘的時期,而且跨國產業大量的群聚上述經濟高速增長的區域也帶動了研發企業的投資。當第一階段的經濟起飛大致完成後,由於國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增加,導致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重要優勢即廉價勞動力的逐步喪失,更由於大量出口帶來的鉅額貿易順差不可避免地帶來國際貿易摩擦和爭端,西方國家要求貨幣升值的壓力隨即而至。本地人民收入的增長和貨幣的匯率上升,讓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增長模式走到了盡頭,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資迅速撤出上述國家和地區,投資到更加便宜的國家。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四小龍”在20世紀90年代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中國內地在2000年後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七章 中國崛起的戰略機遇(3)
迄今為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表現都相當出色,在危機和挑戰中,成功地順應時代潮流和國際國內(地區)形勢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透過大規模地投入研究、開發高科技領域,透過內部管理和生產線的革新,透過技術變革,也透過勇敢地告別了傳統產業,將產業跨越到更高的階段。當然,日本和“四小龍”也經歷過相當一段陣痛時期,在這段時期,失業率有所上升,經濟增長有所下降,民眾有一種不安的情緒,畢竟在樂觀氛圍裡生活了那麼多年,遭遇到經濟轉型帶來的衝擊還是頭一次。但是日本和“四小龍”應該說是利用危機變成轉機、利用挑戰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典範,他們成功地跨越到產業鏈條的中游甚至到中上游,日本更是衝到了產業階梯的高階。中國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也必將經歷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換代,現在國際貿易的摩擦、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國內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探討都已經顯示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能否借力使力,迎接挑戰,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擁有核心品牌技術和獨立研發技術的國家,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
總的說來,中國未來15~20年這段時間,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機遇期。這不僅是中國內部實現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的最重要時期,更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真正躍升為世界強國的關鍵時期;150年來中國一代一代傑出的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的強國目標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中國崛起、國家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中國重新回到世界民族之林前列以如此波瀾壯闊的形式進行著。中國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期,在面積如此龐大的、人口如此眾多的國家實現現代化,我們是第一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中國最終進入現代化社會,中國的經驗也將是令人矚目的,因為這在人類社會還沒有先例。
另外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既處在上升時期,也處在社會矛盾多發期。從人均GDP 1700美元衝到人均GDP 10000美元,對於一個富有民族雄心的東亞民族來說並不一定是多大的難事,跟我們處於相同文化圈的日、韓、新都曾經歷過這樣一個迅速騰飛的時代,但是問題在於社會的現代化並不是簡單的數字躍升,而是相應的現代化制度的建立和機制的完善。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后,就相應需要有與4000美元相適應和相協調的制度和體制,沒有完善的體制經濟就很難實現跳躍式的增長,而且人均4000美元時的中國人的精神狀態、見識程度、教育水平和自身的權利意識(特別是公民權意識)一定遠遠高於現在,沒有一個健全的體制社會發展一定會陷入瓶頸,社會衝突一定會越來越激烈,人民對民權和法制社會的要求一定會進一步高漲。
同樣當人均GDP進入10000美元的時候,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面貌一定又會經歷巨大的變化,國家的政治、司法、公共管理等制度更要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飛速進步的經濟拉動著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並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既可以在未來20年成為世界經濟強大的國家,也可能因為社會矛盾的複雜和尖銳讓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多思考一下未來的發展道路,多冷靜地考察歷史、分析今天和探索未來,將會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