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持續創作與發展

成的幸福的雲霧裡。”這種環境的變化暗示了她命運的轉折。她從一個對現狀不滿的普通女子,在舞會的豪華環境中暫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這種實現是短暫的,也為她後來丟失項鍊並陷入困境埋下了伏筆。

2 環境描寫變化的對比效果與情節轉折的推動

- 環境描寫變化的對比效果還推動了情節的轉折。在瑪蒂爾德丟失項鍊後,她又回到了原來的簡陋生活,“她辭退了女僕,遷移了住所,租賃了一個小閣樓住下。她懂得了窮人的艱辛生活。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開始償還債務。”這種從豪華到簡陋的環境變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效果推動了情節的轉折。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個追求虛榮的女子變成了一個為了償還債務而辛勤勞作的人。這種情節轉折是環境描寫變化的結果,也是故事發展的必然。透過這種對比,讀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瑪蒂爾德命運的變化之大,也更加理解她在經歷了這些變故後的內心世界。

七、伏筆與照應完善情節結構

(一)伏筆的設定與情節的預示

1 伏筆設定的隱蔽性與情節預示的微妙性

- 在《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就是伏筆設定得極為隱蔽而又巧妙的典範。這些判詞以隱晦的詩詞形式呈現,初讀時可能只是覺得是一種富有詩意的描寫,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其預示情節的微妙之處逐漸顯現。以王熙鳳的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為例,這看似晦澀的語句,實則暗藏玄機。“一從”可能暗示她最初對賈璉的順從,在賈府中遵循著封建家庭的妻妾關係規則,輔助賈璉管理家務。“二令”則可能預示著她後來在家庭中的權勢漸長,開始發號施令,對賈璉以及下人的掌控力增強。而“三人木”,“人木”合為“休”字,暗示了她最終被賈璉休棄的命運。這種伏筆的隱蔽性在於它不是直白地告知讀者情節走向,而是需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回味、思考,結合對王熙鳳人物性格、她在賈府中的地位變化等多方面的理解,才能逐漸領會其預示的情節。這種微妙的情節預示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每到王熙鳳命運出現轉折時,都會聯想到判詞中的伏筆,從而產生一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同時也更加佩服作者構思的精巧。

2 伏筆設定的多元性與情節預示的全面性

- 在《紅樓夢》中,除了判詞之外,還有許多伏筆是透過人物的言行、物件等設定的,這體現了伏筆設定的多元性。例如,賈寶玉在夢遊太虛幻境時看到的眾多女子的命運簿冊,這不僅是對金陵十二釵命運的伏筆,也是對其他一些次要女子命運的預示。又如,一些特殊的物件也起到了伏筆的作用。如秦可卿房中的那面鏡子,名為“風月寶鑑”,正面照見的是美人,反面照見的是骷髏。這面鏡子在書中不只是一個奇特的道具,它更是一個伏筆,預示著書中人物所面臨的色與空、虛幻與真實的矛盾抉擇。從情節預示的全面性來看,這些多元的伏筆涵蓋了人物的命運、家族的興衰等多個方面。像賈家的衰敗在很多情節中都有伏筆,從元春省親時的奢華卻暗藏衰敗之象(如大觀園的修建耗費巨大,暗示著賈家財政的入不敷出),到一些下人的言行中透露的家族管理的混亂等。這些伏筆全面地預示了情節的發展方向,使得整個故事的情節結構猶如一張精心編織的網,各個伏筆如同網上的節點,相互關聯,共同構建起一個複雜而有序的情節大廈。

(二)照應的運用與情節的連貫性

1 照應在人物塑造與情節連貫中的作用

- 在《三國演義》中,照應手法在人物塑造和情節連貫方面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以諸葛亮為例,他的隆中對與後來蜀漢的發展相照應。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詳細分析了天下大勢,提出了佔據荊州、益州,外聯孫權,內修政理,等待時機北伐中原的戰略規劃。這一規劃在後續的情節中得到了全面的照應。在赤壁之戰中,劉備與孫權的聯盟正是按照隆中對的戰略思路,這一聯盟的形成是蜀漢發展的關鍵一步。之後劉備入蜀,也是在隆中對戰略思想的指引下,逐步實現對益州等地的佔領。這種照應在人物塑造上,凸顯了諸葛亮的遠見卓識。他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一時一地的計謀上,更體現在對長遠戰略的規劃上。從情節連貫性來看,隆中對就像一條貫穿蜀漢發展的主線,使得各個情節段落緊密相連。赤壁之戰、劉備入蜀等情節之間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在隆中對這一戰略規劃的框架下有序地發展,使得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脈絡清晰,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蜀漢從一個弱小勢力逐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