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一十三章 治漕先治吏

春闈徹底落幕,落第的舉子要麼返鄉,等待三年以後再徵科場,要是太遠又家境殷實的則直接留在京城,租一個屋子,僱些僕役丫鬟照顧起居,自己自然還是埋頭苦讀。

還有的則是成為豪門大戶家的西席,包吃包住有銀子還不累,當然還有一些對科舉絕望的舉子去吏部備案選官……

御書房裡,朱厚煒的七位秘書一臉的愁容,正德皇帝太懶,為了逃避甚至修建豹房,躲在裡面個把月都不見得能見到人,可憐正德朝的大臣為了面見一次聖顏,當真是嘔心瀝血,費盡了心機。

現在到了嘉靖朝,滿朝大臣更加頭疼,因為皇帝似乎勤政的過了頭,正常的早朝不算,這御書房裡的小型會議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不過皇帝勤政不是壞事,可內閣擔心啊,嘉靖皇帝的想法太多了,時不時弄出個政策,就要讓他們焦頭爛額好一陣子。

文官似乎也就這尿性,當被鞭策的多了,似乎也就習慣了。

內閣七老在各自的位置上正襟危坐,不一會功夫皇帝大駕光臨,七老起身見了禮,復又坐下。

既然是召見不是求見,那七位閣老自然沒有開口的道理。

“朕今日召見諸位愛卿,愛卿可知所為何事?”

“還請陛下示下。”楊廷和一腳把球踢了回去。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朕這幾日又將殿試時候幾位進士的卷子看了看,覺得深有感觸,因而召見你們聊聊。”

七老心裡面頓時咯噔一下,殿試十位貢生的卷子被皇帝留下,然後親自排定了名次,對此他們無可奈何。

事後他們也看了卷子,雖然也確實都在針砭時弊,卻也無傷大雅。

唯獨張驄的那張,也就是皇帝第一個留下的卷子,讓內閣極其頭疼。

之所以是頭疼而不是如臨大敵,是因為張驄提到的漕運問題也確實是困擾滿朝的問題。

漕運之弊誰都知道,誰都想改,因為只要改了不但對朝廷有利,對官員也有利,之所以對官員有利,是因為商道。

可正所謂閻王好遇,小鬼難纏,漕運之弊在於關卡,關卡是官府所設,但真正負責的是胥吏。

胥吏幾千年來,一直是依附在王朝身上的水蛭,可以一巴掌拍死,但是死了之後肯定會有新的水蛭爬出來,繼續霸佔原先的位置,生生不息,惡性迴圈……

所以治漕必先治吏,但吏肯定治不好,那怎麼治?

張驄在卷子裡面闡述的意思是開海禁行海運,這個辦法可行不可行先不說,首先違背的肯定是祖制。

而儒家最不願意動的就是祖制,這不是祖制能不能動的問題,而是儒家不想有先例。

因為今天動了這個祖制,明天或許就能動另外一個,動來動去,遲早有一天會動到儒家的頭上。

很顯然,這是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不要說內閣,就是滿朝大臣也都算是看出來了,當今天子從來就沒有把祖制放在眼裡!

真要說起來,嘉靖帝就是太祖皇帝的不肖子孫,不過今上似乎更不在乎這個,要是在乎的話,他能那般喪心病狂誆騙天下藩王入京圈禁?

今上應該很欣賞張驄的策論,而且張驄的文章寫的有理有據,又有天子欣賞,那為何排在二甲第七?

令人費解的名次讓內閣幾乎斷定,今上確實有對漕運動手的意圖,但是還沒決定好從何入手,為了不給外朝一個錯誤的訊號,所以將張驄排到了第十位。

那麼問題來了,今上今日召見又談殿試,原因何在?

“諸位愛卿覺得張驄所述漕運之弊如何?”

果然……

左都御史陸完起身道:“回稟陛下,漕運之弊,自唐以來便一直長存,各地官府設卡徵稅本是為國增稅,然胥吏不法,以致怨聲載道,故而治漕當先治吏,這一點張驄的卷子並未直言,其言治漕當開海禁,以減少依賴漕河貨運,臣以為不妥。”

朱厚煒愕然道:“陸卿以為有何不妥?”

陸完肅然道:“其一,倭國賊寇襲擾沿海,那些沿海刁民勾結倭寇從匪,以至於賊寇聲勢日隆,故而國朝方有‘片板不得入海’,為的自是防備倭寇聲勢日隆。

其二,海上風滔浪急,暗礁更是密佈,想要行海運,非得巨船不可,若是允許民間海運,那沿海將會多出無數大船,這些大船可運貨亦可載兵,此不可不防。

其三,海疆不靖,商賈貨船若是走海路,必然會遭受劫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