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章 遊歷

甚至與這位發小割袍斷義。

可跟夜凌空這個“天外之人”接觸後,他愈發認識到自己這些年的錯誤,於是時隔多年,終於踏足隔壁,登門拜訪,和昔日老友認了一句錯。

陳添靈一直在等著這天。

倒不是為了分個孰是孰非,只是二人從小一塊兒長大,幾乎如兄弟一般,教他如何能放下。

那天,他跟穆人清喝的酩酊大醉,追憶少時事。雖說酒有飲盡之時,可他倆已心滿意足。

回去沒多久,眾人就下山遊歷紅塵。

見過闖王、張獻忠,又去了一趟西南,接觸過秦良玉、馬祥麟,途中還結識了一位年輕奇才,此人喚作李巖,河南人氏,本是天啟丁卯年舉人,其父李精白是山東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崇禎初年因魏忠賢逆案一家被貶為庶民。

李巖生性慷慨豪爽,好施尚義,雖是讀書人,活的卻像一個江湖俠士。

他見朝廷腐朽,自己雖空有一身文武之才,卻救不得百姓,正打算投奔闖王。

恰好遇到夜凌空一行人。

交談過後,其對夜凌空的各種後世思想論述驚為天人,又得其提醒,闖王這等農民義軍眼光狹隘,只能打天下,卻坐不得江山,到最後只會便宜外族。

只是李巖身為讀書人,較之常人,見識過更深的朝廷黑暗,心裡也更加悲觀,故而謝言婉拒眾人,隻身前去投奔闖王。

而穆、袁二人一路東去,先是在江南解決了溫家之事,又帶著溫青青北上,進入bJ。某天深夜,夜凌空帶著袁承志潛入大內,見得崇禎帝,後者當時見得“刺客”,卻是絲毫不慌,一身氣度,無愧於一代帝王。

對於這個皇帝,袁承志心裡的感情極其複雜。

他已從夜凌空這裡得知,日後崇禎兵敗城破,不單沒有南逃,反而留下來,自縊在煤山的樹上。臨終在衣服上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這人或許是個無能昏君,可卻心念百姓,多年來和百姓共苦,想方設法想要扭轉大勢,只是煌煌天命不在他這裡。

袁承志一邊恨其錯殺忠良,一邊卻又欽佩其為人,見面開門見山,交代來歷,兩邊相對而坐。

沒人知道那晚三人都聊了些什麼。

只是御書房裡偶爾會傳出一些諸如“建文寶藏”、“土地資產分配”、“商業”、“宗室改革”、“火耗歸公“、“官神一體納稅”、“開海”、“三權分立”、“民主集中制”、“君主立憲”等等。

次日早朝,崇禎帝宣佈了一件大事,任命一位陌生年輕人為錦衣衛指揮使,並下旨為昔年的袁崇煥平反,這兩件事令朝野上下一片譁然,尤其後者。但皇帝卻是鐵了心要做成這事,同時下旨寬赦尚在獄中的孫傳庭,在文華殿進行召對,詢問天下大事。

不久後,崇禎帝又在御書房中秘密召見孫傳庭、夜凌空、袁承志,四人密談了一整天。

看到暫代錦衣衛指揮使的夜凌空拿出朝廷官員貪汙腐敗的如山鐵證,饒是崇禎帝早有心理準備,卻也被氣的破口大罵。

這就是他所倚重的朝廷諸公。

“朕的錢!他們從百姓身上搜颳了幾千萬兩的銀子,待朕苦苦哀求,他們只捐了幾十兩,還要朕感謝他們嗎?”

一直以來,崇禎帝都以為朝堂上都是飽讀詩書,竭力為國的忠良之士。可如今看來,這些人或許都是滿腹經綸,可未必是忠,也未必是良。

過去,他以為局勢糜爛在於天災、在於閹黨、在於建奴,只待眾正盈朝,天下就能迎來一片光明。

但現實是血淋淋的!

而今他看的越發清楚,這大明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就是在這乾清宮。朝廷大臣爛一點,大明江山就爛一片,等到整個朝堂都爛掉,大明的氣數也就到頭了。

那些讀書人冠冕堂皇,一個個張口聖人,閉口聖人,可心已就爛透了。

崇禎帝接連下旨。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反腐倡廉十項禁令”......

一連串大操作令朝野震動。

朝廷大員們暗地鼓動士子們出來抗議,然而突然出現的一家“報社”,卻以一張張報紙,將民間輿論瞬間扭轉了過來。

同時,伴隨著錦衣衛的行動,一眾京官大員被抄家定罪。

三司會審,鐵證如山,一箱箱金銀珠寶被拉出來遊街,面對金山銀山,就連不斷用言語攻擊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