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章 大西皇帝張獻忠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明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內,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局勢日益嚴峻;而北方邊境,則有強大的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此時,崇禎皇帝急需一位得力的將領來平定內亂。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內閣輔臣楊嗣昌,並委派其出京督師平寇。

楊嗣昌是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多次參與平定叛亂的行動,對於如何應對當前的局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當崇禎皇帝決定委以重任時,楊嗣昌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挑戰。

然而,楊嗣昌深知此次任務艱鉅無比。農民起義軍勢力龐大,且分佈廣泛,難以一舉消滅。此外,朝廷內部也存在諸多問題,如軍隊戰鬥力不足、糧草供應困難等。但他並未因此退縮,而是積極籌劃戰略部署,準備與農民起義軍展開一場決戰。

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對楊嗣昌寄予了厚望。他不僅賦予了楊嗣昌極高的權力,讓其可以調動各地軍隊,還親自寫詩一首以鼓勵他:“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在這首詩中,崇禎將楊嗣昌地位拔得很高,就如同漢朝的周亞夫一般,因此楊嗣昌得到了一個“鹽梅上將”的美稱。

崇禎皇帝朱由檢,其文才之高,以往鮮有人提及。然而,事實卻是他才華橫溢,筆墨生花。只可惜,身為一國之君,他夙夜憂勤於政務,以至於其傳世詩作寥寥無幾,最為人所知者不過區區五首而已。而這其中竟有四首皆贈予那位從史記開始,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將軍——秦良玉。

時光回溯至崇禎二年,彼時滿清皇太極親率剽悍勇猛的八旗兵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將北京城重重圍困。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遠在千里之外蜀地的秦良玉聞訊後,毫不猶豫地率領麾下精銳的白桿兵,日夜兼程,馳援京城。

終於,這支氣勢如虹的隊伍抵達了北京城下。在永定門處,秦良玉所部與多爾兗統領的八旗軍狹路相逢,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曠日持久的生死大戰。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刀光劍影交錯閃爍。秦良玉身先士卒,她手中長槍舞動如龍,所到之處敵人紛紛落馬。白桿兵們亦個個奮勇殺敵,毫不退縮。經過數日艱苦卓絕的鏖戰,最終,秦良玉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鬥志,成功擊潰了多爾兗所率的八旗軍,解了京城之圍。

崇禎皇帝專門為她寫了這四首詩: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憑將箕帚掃蝥弧,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五首詩無論拿出那一首,就算放在唐詩三百首之中,也是出類拔粹的。女將軍秦良玉憑這四首詩,就算三百年後仍然是名聲遠播,甚至還有後人專門在永定門修建了她的塑像。】

******

萬曆四十七年,已經是四十五歲的石柱土司秦良玉,靜靜地站在庭院裡,仰望著天空。她那歷經歲月滄桑的臉龐,此刻卻泛起一絲羞澀的紅暈。

天幕上,一首首稱讚他的詩正緩緩飄下,如同一縷輕柔的風,輕輕拂過秦良玉的心絃。她聆聽著每一個字,感受著其中蘊含的深情與真摯。

“.......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詩句在空氣中迴盪,彷彿是一場美麗的夢境。秦良玉不禁沉醉其中,她那顆飽經風霜的心,竟也被這詩意所觸動。

然而,當她意識到寫詩的是那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皇帝時,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如果不是因為對方的身份和年齡,秦良玉幾乎會誤以為這是一封來自愛慕者的情書。但現在,她明白這只是一種遙遠而美好的幻想。

儘管如此,秦良玉還是忍不住在心底感嘆:這位年輕的皇帝,竟然有著如此細膩的心思和卓越的才情。他的詩作,讓她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暖與關懷。或許,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吧,能夠跨越時空和身份的界限,觸動人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

【楊嗣昌離開京城後,抵達湖廣地區的重要城鎮襄陽,並在此處建立起督師行營,負責指揮明軍對張獻忠的圍剿行動。

由於明軍擁有更為強大的戰鬥力,最初階段,他們多次戰勝張獻忠,明朝將領左良玉等人更是將張獻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