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隆武滅亡

爭”,就不能不提到大學士黃道周和戶部尚書何楷在朝堂上公然對抗鄭氏家族的英勇事蹟。

黃道周乃是明末著名的大儒,他以卓越的文章和高尚的氣節而聞名於世,成為了東林復社人士推崇備至的楷模。他曾經在弘光朝擔任過短暫的禮部尚書職位,但在隆武朝卻被任命為內閣大學士。

戶部尚書何楷同樣來自福建漳浦,與黃道周同鄉。在崇禎十一年,他們二人攜手修撰劉同升、御史林蘭友以及編修趙士春,共同三次上疏彈劾楊嗣昌,展現出剛正不阿的錚臣風範,贏得了全國上下的讚譽,當時人們稱他們為“長安五諫”(此處長安代指北京)。

兩人與鄭芝龍、鄭鴻逵爭鬥的過程如下:

皇上設宴款待大臣,鄭芝龍以侯爵之位排在宰相之上,首輔黃道周說道:“按照祖制,武官不能排在文官右邊。”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最後還是黃道周佔了上風,鄭芝龍則悶悶不樂。

鄭芝龍和鄭鴻逵仗著自己有擁立隆武的功勞,提拔自己人,比如吏科給事中朱作楫、戶部主事葉正發,都是他們的門人。後來,皇上不完全聽從他們的意見,他們就心懷怨恨。等到在南臺舉行郊天大典時,他們都稱病不去。戶部尚書何楷彈劾他們,說:“朝廷的重大典禮,沒有比郊天大典更重要的了,而兩位勳臣不出席陪祭,這是沒有臣子的禮節!”

不久之後,鄭鴻逵在殿上揮動扇子,何楷呵斥他,鄭芝龍和鄭鴻逵更加憤怒。

而讓隆武和鄭芝龍的衝突變得超級激烈的,竟然是因為戰守問題大吵了一架。

七月初,隆武帝就下詔書說要親自出徵:“朕今痛念祖陵,痛惜百姓。狂彝汙我宗廟,害我子民,淫掠剃頭,如在水火。朕今誅清使、旌忠臣外,誓擇於八月十八日午時,朕親統御營中軍平彝侯鄭芝龍、御營左先鋒定清侯鄭鴻逵,統率六師,御駕親征。”(“朕現在特別想念祖宗的陵墓,也特別心疼老百姓。那些野蠻的傢伙把我們的宗廟都弄髒了,還殘害我們的子民,到處淫掠,逼人剃頭,簡直就是把大家往火坑裡推啊。朕現在要殺掉清朝的使者,表彰忠臣,發誓要在八月十八日午時,親自率領御營中軍平彝侯鄭芝龍、御營左先鋒定清侯鄭鴻逵,統領六路大軍,御駕親征。)

從朱聿鍵的這道詔書來看,隆武朝的軍事支柱肯定就是鄭芝龍本人啦,而他手下的軍隊呢,則是由御營御左先鋒鄭鴻逵和營御右先鋒永勝伯鄭彩兩個人來管理。朱聿鍵盼著鄭家能“全體出動”,全心全意給皇室盡忠,為恢復大明使出全力。

但鄭芝龍並不這麼認為,因此,攻打南京的計劃並沒有像朱聿鍵想象的那樣順利。首先,鄭鴻逵遲遲不肯行動,並假裝生病不出來,直到10月才帶領軍隊前往仙霞嶺。同月,撫州也發出緊急警報,於是只能命令鄭彩從杉關出發前往撫州,分兵一路進攻南昌,另一路支援饒州。

北上的戰略戰術不一致,這成為鄭芝龍與朱聿鍵公開決裂的標誌。隨後,朱聿鍵為了擺脫\"束縛\",搬到閩北地區,甚至考慮\"向西走\",將都城遷至江西、湖南等地。僅僅三個月的時間裡,兩人的關係就從親密無間變成了對立爭吵。

有人說,如果不是鄭芝龍擁兵自重,又對北征計劃諸多阻撓,那麼隆武帝的復國大業說不定真有希望成功。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可以套用到南明時期的每一個手握重權的武將身上,無論是弘光朝的四鎮總兵、左良玉,還是隆武朝的鄭氏家族,甚至是魯監國的方國安、王之仁等等。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裡,很多武將都認為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經很不錯了,更別提什麼捨生忘死、報效國家之類的話了。

而從現實角度出發,如果想要發動一場戰爭,那麼必須要有精銳計程車兵和強大的將領,同時還要有充足的糧草供應。可是自晚明以來,明朝官軍的數量和戰鬥力不斷下降,政府徵收稅糧也變得異常困難。等到崇禎時期,物資配給已經非常緊張,對於南明那些處於動盪不安、紛爭不斷且偏安一隅的君臣來說,形勢只會更加嚴峻。此外,從當時的整體局勢來看,無論是皇帝還是武將,他們能夠依賴的地域資源和空間條件都在逐漸減少。

鄭芝龍與隆武皇帝之間衝突的關鍵是因為彼此雙方利益與目標的不同。

鄭芝龍的為人幹練狡黠,雄心勃勃,性格強悍。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普通的水手成長為海上霸主,再到成為明朝的重要將領。

對於鄭芝龍來說,他希望透過支援隆武帝來擴大自己在福建的勢力範圍,並加深對當地的影響力。這無疑是一種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