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一批:剛愎自用的崇禎

待到時機成熟,崇禎皇帝果斷出手,將魏忠賢的羽翼一一剪除。此時的魏忠賢已然勢單力薄,再難與之抗衡。於是乎,崇禎皇帝抓住這個絕佳機會,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將魏忠賢徹底擊潰,並迅速整頓朝綱,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使得國家局勢漸趨平穩安定。

可惜的是,儘管崇禎皇帝成功地鞏固了自身權勢並注重個人德行的修養,但在駕馭和平衡各方政治勢力方面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或許是由於經驗不足,亦或是缺乏足夠的智慧與手段,總之他未能有效地協調各方利益關係,導致朝堂之上紛爭不斷,政治局面愈發錯綜複雜起來……

自明朝萬曆皇帝起,整個國家便如同被捲入一場無盡的旋渦之中,深陷於無休止的黨爭泥沼,難以自拔。這種狀況猶如頑疾一般,日積月累,愈發嚴重。到了崇禎年間,情況依舊沒有絲毫改善,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朝堂之上,各派勢力各自為政,堅持己見,相互指責對方的是非對錯。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糾纏不清,如同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又如冰火兩重天,彼此對立,勢不兩立。

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勢,崇禎皇帝束手無策。他既無法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平息這場激烈的黨爭,又無法巧妙地利用黨爭為自己鞏固政權、治理國家服務。在這進退維谷的困境中,崇禎皇帝顯得力不從心,疲於應對。隨著時間的推移,黨爭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愈發猖獗,愈演愈烈。

最終,這場曠日持久的黨爭給大明王朝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它使得朝廷內部人心惶惶,官員們不再專注於政務,而是忙於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與此同時,外部的敵人也趁虛而入,對明朝發起猛烈攻擊。崇禎皇帝在這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逐漸失去了對國內外局勢的掌控能力。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帝國,宛如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最終轟然倒塌,結束了將近 300 年的統治歷史。】

朱元璋、嘉靖以及萬曆等一眾皇帝和太子們皆沉默地凝視著那片暗沉如墨的天幕,彷彿要透過它看到遙遠的過去與未來。此刻,他們心中思緒翻湧,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面對眼前的局勢,這些曾經叱吒風雲的統治者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與無力。

且不說如今這位對帝王之術一竅不通的崇禎皇帝,即便換成當年英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本人置身於彼時彼刻,恐怕亦難以徹底駕馭那場洶湧澎湃的黨爭浪潮。畢竟,即便是崇禎的爺爺萬曆皇帝,最終也不得不屈服於群臣的壓力,在關乎立儲的重大決策上做出讓步。

【在鞏已這個方面,如果說崇禎皇帝還算得上有所得失的話,那麼在另外兩個關鍵領域——治理民眾和管理官吏這兩方面,可以說是昏庸之舉頻繁出現。

我們必須坦率地承認,崇禎皇帝的運勢實在不佳。由於受到小冰川時期大氣候環境的巨大沖擊,自崇禎皇帝登基那年起,華夏大地各處便災禍連連:乾旱肆虐,蝗蟲成災,洪水氾濫,各類疫病橫行無忌,致使饑荒遍地蔓延。

這位皇帝總共執政了十七個年頭,但其中竟然有整整十四年都被災害所籠罩。無論處於哪個朝代,實施救災行動無疑都是朝廷責無旁貸的使命所在。

崇禎皇帝確實也是絞盡腦汁想要去拯救災民於水火之中了。然而,救災工作必然需要大量資金支援,這些錢財又該從何而來呢?

到了明朝末期,國家財政狀況已經異常緊張,崇禎皇帝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根本無法拿出足夠的錢款用於救災事宜。但更糟糕的是,崇禎皇帝不僅沒有撥款救災,反而接連出臺了一系列愚蠢至極的決策。

起初,他剛剛登上皇位沒多久,便迫不及待地宣佈廢止了工商稅收政策。這樣一來,那些富有的商人自然是欣喜若狂,但與此同時,國家財政也因此損失掉了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來源。

遙想當年,大明王朝的雄師勁旅正於遼東之地與後金(即日後之清朝)的虎狼之師展開激烈鏖戰。然而,禍不單行,此時國內亦是烽火連天,農民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此起彼伏,勢不可擋。

值此內憂外患之際,焦頭爛額的崇禎皇帝竟再度祭出昏庸之策,悍然下達旨意,要在本已繁重不堪的常規賦稅之上,另行追加徵收所謂的遼餉、剿餉和練餉,並將三者合稱為“三餉”。

雖說這“三餉”平均下來,每畝地也僅需繳納區區九厘銀子罷了,若按照彼時的糧價來換算,大約也就相當於十斤稻穀而已。可問題在於,這可是在原本就沉重如山的稅負基礎上強行疊加的額外負擔啊!

對於那些因天災人禍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