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很多,可以往後撤好幾道防線。
然而,這麼長的防線,壓力也是很大的。
從戰鬥打響,一退再退,連丟了三道防線。
依靠陣地的超長縱深,依舊還能堅守。
每道防線佈置都差不多,從最外圍的地雷,鹿砦拒馬,到鐵絲網防護欄,以及後面的戰壕和火力搭配……
甚至,為了防止高階力量型喪屍丟喪屍過來,還修築了二戰時期的碉堡,掩護重機槍手,能安全的射擊!
鋼筋混凝土的碉堡,丟過來的普通喪屍,是無法對重機槍手造成傷害的。
火力的延續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除非是高階力量型喪屍,前赴後繼的頂著重火力,衝上來砸塌射擊口,才有可能被喪屍攻破!
否則,哪怕是陣地淪陷了,很多碉堡內,依舊有火舌噴出,對喪屍大軍,造成巨大殺傷。
一號喪屍王在攻陷第一道陣地,沒想到這茬,忙著追擊,指揮大軍迅速衝擊第二道防線。
然後,就被第一道防線內,依舊在射擊的重機槍,殺死了海量喪屍。
從那以後,一號喪屍王每次攻下防線,都要徹底掃清碉堡。
但是,軍部的花活兒也很多!
碉堡很容易發現,暗堡就很難了!
有些位置還非常的刁鑽,力量型喪屍很難夠得到,靈活型喪屍又破壞不了。
這些暗堡讓喪屍大軍非常頭疼,死傷慘重!
A旅在陣地的很多土包內,都修建了暗堡,看起來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土堆,可能地下就是一個重機槍組。
也可能是一棵大樹的根部,還可能一個鋼鐵澆灌的障礙物,或者是某個峭壁的一個小孔……
如果沒有佈防圖,根本想不出來,哪裡是暗堡,重機槍會在哪裡響起。
尤其是第一道防線之後,幾乎遍佈這種暗堡。
這些人非常專業,不是像碉堡那樣一直提供火力支援,要無限突突突,很容易將自己的位置暴露。
喪屍只要肯付出代價,就能摧毀碉堡。
暗堡不同於碉堡,具有極強的隱蔽性。
每次開火,裡面的人都會衡量戰場的情況,看情況提供火力支援。
一開始,他們也會跟著射擊,但防線丟失之後,就會選擇潛伏。
然後,在喪屍繼續衝擊下一處防線的時候,真正交火的時候,他們又會冒出頭,繼續射殺喪屍。
暗堡,提供的火力支援有限。
但是殺傷喪屍的數量,是非常恐怖的!
尤其是,旅長給每個暗堡,額外提供了彈藥,足夠支撐他們打很久的。
所以喪屍大軍的進攻,也沒有看起來的那麼順利。
雙方的攻守,實際上是在拼消耗,拼硬實力,拼老底。
但是,面對三百多萬喪屍大軍,幾乎是不計戰損的衝擊,A旅還是節節敗退。
擋不住,根本擋不住!
這是以絕對的數量碾壓,是不講道理的!
戰士們手中的槍,都打廢了不少,炮火更是一輪接一輪,前線很多新兵耳朵都震出問題了,不大聲跟他們說話,根本聽不見!
即使是這樣,依舊擋不住潮水一樣的喪屍。
還好,軍部也不是沒有準備!
當清晨的陽光出現的那一刻,軍部吹響了又一次大規模會戰的號角,熟悉的炮火,再一次覆蓋十幾公里的喪屍進軍路線。
連續十七八個小時的炮擊,據說有炮兵被當場震死的!
這不是因為喪屍太多,要壓制性的炮擊。
而是軍部憋了很久,將所有火炮集中,在空中指揮部的引導下,進行的一次主動的叢集式打擊。
這一輪炮火覆蓋了,這段時間空中指揮部統計的,幾千個喪屍比較密集的區域。
可以這麼說,只要在某一小區域內,喪屍規模超過一百隻,那裡必然會落下一枚炮彈!
軍部也打出了火氣,炮彈的發射數量,是以萬為單位的!
甚至,喪屍主力集中的區域,是被炮火反覆轟炸,一遍遍犁地式打擊!
A旅也沒有閒著,在火炮往後延伸的時候,幾乎同一時間,在喪屍趴下,躲避炮彈的時候,迅速組織反擊。
軍部也提供了大量機器狼為先鋒,率先衝入失守的陣地,展開近距離廝殺。
由於雨天,喪屍煙霧彈無法使用。
A旅奪回陣地的過程十分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