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章 佛教影響

嬴政的臉色很是陰沉。

“這北魏和南梁皆是因為興佛而導致衰落。

這佛教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上蒼此前並未提及,為何忽然出現就造成如此嚴重的影響?

這佛教又究竟有何作用?能讓兩個敵對的大王朝皆要大費周章興佛?

而且佛教帶來的危害如此顯而易見,如無重要目的,哪怕是再昏庸的帝王也絕不會容許這樣的教派在自己國內盛行。

此間詳情有必要弄清,如此我大秦才能明察其中利弊,避免重蹈後世王朝的錯路。”

……

李世民的表情比之嬴政還要嚴肅地多。

這讓他身邊一些信奉佛教的官員不由得背脊發涼。

因為佛教正是在唐朝時期發展到達鼎盛的。

雖然唐朝建立之初,李唐皇室尊俸老子李耳為先祖,為了強化自身統治的正統性,將道教尊奉為國教。

早期對佛教自然也就沒有那麼重視,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比如在佛教的寺院大肆發展之際,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被寺院佔有,這對大唐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李世民為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生產勞動力穩定,曾採取過限制出家、向佛門弟子收稅等政策,以限制佛教的發展。

直到後來,玄奘西行帶回來大量佛教經典,李世民也得以從中瞭解到輪迴往生、因果報應、慈悲為懷等佛教教義。

或許是出於相信宣揚佛教,積攢天下功德,可以幫助自己下一輩子繼續當皇帝,又或者是希望用佛教的導人向善等思想來穩定社會秩序,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

李世民後期開始接受並支援佛教,佛教也得以在唐朝快速發展壯大起來。

可天幕此時卻告訴李世民,佛教的危害如此嚴重且深遠,他當然得重新考慮對佛教的態度。

到底是出臺政策加重對佛教的限制,還是鑑於影響太嚴重,乾脆直接剿滅佛教……

【北魏和南梁的衰落,乃至滅亡,與佛教不加限制的興盛都有相當的關係。

而佛教從西域傳入中原的時間,一般認為是在兩漢之際,即西漢末年到東漢初期。

當時佛教作為外來“方術”,影響力遠不如本土的道教。

因此佛教在傳播時多附於道教之下,宣揚的佛教理論也是與道教比較相似的禁慾主義以及出家遊方等觀念。

直到三國和南北朝時期,這期間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而佛教宣揚人的行為有善惡之分,善行會帶來善果,惡行會帶來惡果。

這種因果關係不僅在現世起作用,也會延續到未來世。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在今生經常做善事,那麼在未來和下一世可能會獲得幸福、健康、財富等善果。

相反,如果一個人在今生作惡多端,在未來和下一世便會遭受痛苦、災難、貧困等惡果。

這些來世思想,為人們提供了精神寄託,希望今生的苦難會變成來世的福報,佛教因此在民間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尤其是帝王和豪門世家,在享受了一生的榮華富貴後,無法接受來世可能會變得貧窮苦難,更希望維持今生的富貴。

所以對佛教的信奉和捐助更是超乎尋常,甚至不惜在實質上損害國家和百姓長遠的利益。

基於這些佛教教義,所以出現了不少國家從上到下地信奉佛教,耗費真金白銀和人力物力支援佛教。

但是佛教這套輪迴往生的宣傳,就像服用仙丹可以長生一樣荒謬,毫無實際依據,無法自圓其說。

因為如果今生受苦行善,就能在來生獲得福報的話。

那麼寺院的僧人們就絕不應該收取別人的香火錢,去施行自己的善舉,更不應該將大量的財力物力,用在建造寺院和為佛像鍍金身等無用事物之上。

因為從本質上這是變相地不事生產卻獲取了他人的錢財,降低了世人的生活質量,甚至讓一些深信不疑的佛教信徒不顧家人生存需要捐獻出所有錢財,這實在稱不上善舉。

而且從佛教本質上不事生產的角度來說,佛教的危害遠遠大於其正面影響。

大量人口出家為僧尼,減少了從事農業生產和兵役的人口。

在古代農業社會,勞動力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勞動人口的大量流失會對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造成嚴重影響。

而佛寺依靠皇權和世人捐款等扶持,往往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且不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