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充滿溫暖和親情的地方。
剛出去打工的時候總是想家,想母親,盼著過年的時候回家。後來是既盼著回家又害怕回家,因為沒說媳婦,怕回家被母親和姐姐們逼問。等結婚之後不怕回家了,卻又很少回家,為日子奔波著。有了孩子之後的回家開始理解母親的不容易,母親老了,得多陪陪。
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第二天來了,熱鬧一天。
第三天金生開車來接我,轉天是他大喜日子,作為孃舅我得提前到。想把兒子也領去,這小子不跟我,說在家陪奶奶,轉天和奶奶一起去。
三姐家很熱鬧,院裡院外不少人,都是本家的和營子裡過來幫忙的老鄉親。
農村辦事情就是這樣,一家有事全營子人來幫忙,非常混合,有人情味。
三姐家現在行,是營子裡的烤煙大戶,一年不少收入。金生在煙站上班,公務員,拿國家糧餉。說的媳婦也不錯,鄉醫院護士。今年還買了轎子,在農村這樣的日子相當不錯了。
現在大姐家、三姐家、四姐家、五姐家過得都不錯,家家都買了轎車。相對來說二姐家稍微差點,那也比我強。
看五個姐姐家日子過的這麼好,有點後悔出去打工了。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農村的日子好。以前種地要錢,現在不但不要錢還給補助。山上的樹地也分給個人了,每年也給錢。要是辛苦點烤上五十畝地煙,比外出打工強。
小時候總上三姑家來玩,和三姐她們營子很多人都認識,雖然十多年沒在家,但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還是非常親切。和這個嘮兩句和那個聊一會兒,互相敬菸寒暄。一開始我還把軟包長白山拿出來給人,拿出兩次之後就不好意思往外拿了,人家最次都是十五塊錢的黃鶴樓,很多人都抽玉溪,我的軟長白和人家一比就有些拿不出手了。
不禁感慨,現在的農村富呀。
三姐夫的弟弟一家三口都在,在家的時候和他挺好,過去嘮了幾句。
“老哥今年咋樣?”我問。
他說:“今年還行。”
“烤煙沒?”我問。
“我沒烤煙,種二十多畝地,在三井挖煤了。”
“也挺好,至少月月開資。”
“還行,就是累點。”
他體格好,能幹,媳婦是我們營子的,長得漂亮,是公認的大美人,就是不願意幹活,有點好吃懶做。但啥人啥命,找個能幹的老公。
三姐夫有一個弟弟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以前家裡窮,和三姐結婚之後兩口子沒黑天沒白天的幹,現在日子好了,在營子裡數一數二的。
我和他們姊妹幾個處的都很好,當初他家大姐準備給我介紹物件,只是我出去打工,也就作罷了。
晚上金生煙站的領導來了,陪著喝了酒。第二天是正日子,婚禮辦得非常熱鬧,陪著新親吃完飯,喝了喜酒,下午回了五姐家。
安靜的陪著母親待了四天。這四天都是我和兒子跟母親在家,五姐、五姐夫上班,家續上學,每天晚上我把飯菜做好,喊上二嬸和二叔,我們一大家子八口人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到第五天準備回省城的時候,兒子沒玩夠,跟我商量不回去,準備在家陪奶奶,但是怕他到時候想家,五姐和五姐夫還上班,沒人送他。
我問:“你想家了咋整?”
“我不想家,回家媽媽就把我自己留在家裡。”兒子可憐巴巴的說。
“你自己能待著嗎?”
“能,我和奶奶在家。”
五姐說:“他不願意回去就叫他在家吧,看樣是沒玩夠。”
我說:“在家也行,就是想家了你們哪有人送他。”
五姐夫說:“到時候我送他去。”
兒子聽五姐夫說送他,高興了,對五姐夫說:“老姑夫你最好了。”
母親也不願意兒子走,說:“他願意在家就在家吧,正好能陪陪我,回去你上濱海了,他媽天天上班,也沒人管他,在這咋說我還能給他做口飯吃。等他在這待夠了,想他媽了,叫你五姐夫給他送回去。”
我說:“那也行。”
然後給林燕打個電話,告訴她兒子不回去,她聽說之後也同意,畢竟回去也上不了幼兒園,她也沒時間帶。告訴我兒子不回去的話她準備去哈爾濱分公司辦事,叫我不用回省城,直接回濱海就行,回去她也不在家。
既然這樣又在家待了一天,第二天開始往回走。五姐夫要開車送我去北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