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我、王總、嚴麗我們仨來到福州。
老闆人很好,熱情的接待了我們。
火鍋店名字很小資,“淑媛火鍋”,聽著像大家閨秀下了秀樓,秀手做了火鍋,引一群文人墨客富家公子前來品嚐一樣。裝修得很民國,古樸中透著隱約的時尚。服務員的服裝以旗袍紗裙為主,給進店的客人一個來到二、三十年代的感覺。桌椅板凳也是那個時期的樣子,卡座圍欄用了老上海時的鐵藝,彷彿訴說了一個時代的時尚摩登。
我要考察的是廚房,接待我的是廚師長王師傅。
廚房一共十六個人。切肉師傅四人,洗菜工四人,洗碗工兩人,調湯師傅一人,炒料師傅一人,兩個冷盤師傅和一個小吃師傅,外加一個小弟。
手切鮮肉選用的是當地黃牛肉,肉質鮮紅,細嫩。牛肉本身可以補充身體營養,還有抗癌作用,是養胃益氣的補品,也是強身健體的補品。小黃牛肉不但嫩,而且補脾健胃、補氣養血、強筋健骨、利水消腫。
牛肉的好處顯而易見,營養價值高,但是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制熟,帶血的牛肉裡面含有寄生蟲,影響人體健康。
他們選的黃牛肉都是當年生的小黃牛,鮮嫩度好,切成厚度兩毫米的大片,在滾燙的火鍋裡一打滾就熟了,吃起來異常鮮嫩肥美,口感極佳。這樣的小黃牛肉在北方是沒有的,北方的牛肉比較硬,當年小牛的肉質也達不到這種嫩度。這根牛的品種和飼養方式,以及當地的氣候、水源有關。
切肉師傅把切好的牛肉半斤一盤碼好,打上保鮮膜,放進明檔前的展示櫃裡,客人可以直接看到。除了牛肉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青菜,蘑菇,都一盤盤碼好放在展示櫃。海鮮品種不多,只有四樣,蝦滑、蟹子、蠣蝗、扇貝。
在展示櫃旁邊是火鍋蘸料平臺,有海鮮汁、沙茶醬、蘑菇醬、牛肉醬、蒜蓉醬、八珍醬、芝麻醬、花生醬、海鮮醬,韭菜花、南乳、耗油等等,小料有蔥花、香菜末、小米辣米、野山椒、青蒜蓉等等。種類很豐富,客人自選,每位收取調料費五元。
廚房是全透明明檔廚房,分成五個部分,冷盤和麵點在前面,洗碗間、操作間和肉類切配間在後面。麵點和冷盤師傅的服裝很特別,民國時期飯店的穿搭,和前臺服務員的服裝形成和諧統一,另有一番風韻。
操作間是炒料和熬製火鍋底湯的地方,底湯是用牛大骨和牛尾熬製的上湯,湯汁清冽,可見熬湯師傅功夫到位,熬不好的就熬成了奶白色,成了奶湯。
切配間主要負責黃牛肉的現場切制,蝦滑製作,青菜摘洗裝盤。整個製作過程客人可以透過明檔大玻璃直接看到,給人乾淨衛生、放心安全的感覺。
和廚師長交流一番。
我問王師傅:“咱們熬老湯的牛尾和牛骨也是黃牛的?”
“對,黃牛的。”他說。
“湖南有個菜叫小炒黃牛肉,非常嫩,用的是本地黃牛肉,咱們這的黃牛肉和他們那的有什麼區別?
“沒什麼區別,有時候這裡的黃牛肉不夠用,我們就用湖南的。”
“這肉多錢一斤?”
“二十八。”
“能發貨嗎?”
“能,這肉不怕凍,市場上有冷鮮的,專門供應外地。”
“咱們賣多錢一盤?”我問。
“八十八一斤,兩盤。”他說。
我算了一下,買回來的肉一斤出成率是八兩,合三十五一斤,賣八十八,毛利率是百分之六十。如果發貨到濱海,一斤肉成本還得增加兩元,那麼毛利率是百分之五十七。這是理想狀態下的結果,如果冷鮮肉在解凍時掉水,還會下降一個百分點。
總的來說比炒菜利潤高,比餃子利潤小,餃子毛利一直是百分之七十。
和王師傅諮詢了一下這裡的原材料市場,準備有時間去看看。沒看到他們的炒料師傅如何炒料,也沒去問人家的蘸料是如何製作的,這屬於核心技術,一般不會外傳,也不討那麻煩。
在廚房跟著幹了一個飯口,親自體驗一下火鍋廚房的工作流程。把重要的地方記下來,不懂的虛心向王師傅請教,學到不少東西,有的中餐也能用上。
由於到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了,沒看到中午飯口啥樣。晚上飯口還行,樓上樓下全滿,人均消費在一百元以上,一晚上能賣一萬塊錢,確實比中餐強。
晚上老闆招待,品嚐一下手切鮮肉火鍋。給我的感覺手切肉實惠,有牛肉味,並且嫩,口感好,吃著香,沒有牛羶味。最欣賞的是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