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姜姐、鄭佳琪談了很多,最後制定出小酒館開店模式和運營模式。
第一步計劃,兩年內在阜新開四家直營店,每家店面在一百五十平到兩百平之間,兩百平以上的不考慮。
每家店面總投資八萬元,成本收回期為八個月。
廚房人員:廚師一名,冷盤一名,餃子工一名,燻味和砂鍋檔一名,洗碗工一名。
前臺人員:主管一名,服務員兩名,收銀一名,保潔一名。
前後加一起十人,工資在一萬二元之內。那時候的工資實在低,現在僱個廚師就得七、八千,好點的上萬。
第二步計劃,在二零零七年年底,完善小酒館運營模式。二零零八年開始放加盟三家,發展方位在阜新周邊三線城市。
第三步計劃,二零零八年年底,開始考察省城、濱海市場,向一線城市進軍。
這只是個初步規劃,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實質性開始進行的工作是找一個學習燻味和包餃子的,把鄭佳琪和葉玉榮提出來,鄭佳琪培訓燻味人員,葉玉榮培訓餃子工,提前為開分店做準備。
女人做起事來也挺狠,現在小酒館一個月盈利一萬六,她倆兒決定把利潤降低到一萬塊錢,拿出六千來做基礎。給葉玉榮上了和麵機和壓面機,以及絞肉機,為以後給分店配送餃子餡和餃子面做準備。同時還準備把小酒館後面的倉庫租下來,準備單獨設計一個廚房,專門給燻味和餃子使用。
為這兩個女人點贊。
她倆兒知道我年底就下崗,準備叫我當小酒館總廚。
其實小酒館到這個程度我的工作就結束了。小酒館是我設計策劃的,現在鄭佳琪完全掌握燻味技術,葉玉榮的餃子技術沒問題,這兩個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就沒事。以後的發展方向也確定了,剩下就是完善流程標準,這個得在運營過程中去完善,姜姐和鄭佳琪完全能搞定。另外姜姐搞了這些年餐飲,經驗不比我少,我只是在廚房管理上比她強。要說運營和做事的魄力上,她勝我一籌。
現在小酒館剛剛起步,根本用不到什麼總廚,她倆兒這麼說無外乎是還我個人情。
跟她倆兒說不做總廚,既然是朋友我屬於幫忙,以後有什麼事需要我做的儘管開口就是。可以當她倆兒的友情顧問,隨叫隨到。都是朋友,這樣處理比較好些。
真心希望她倆兒的小酒館越做越好。
老闆還沒找到地方,這時他父親病重,他回了農村看他父親。
飯店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天都很忙。我炒著自己的菜,做自己應該做的。每天下班之後再不是回寢室睡覺,再不是去小酒館看看,感受一下那裡的氣氛。
到小酒館的時候小酒館的營業接近尾聲,姜姐在吧檯那攏賬,鄭佳琪在廚房收拾衛生。現在她有了個徒弟,姜姐表弟,三十歲,下崗職工。
葉玉榮也帶了一個徒弟,姜姐表弟媳婦。
前臺除了葉玉榮的叔伯妹妹之外又來了一個服務員和一個收銀員。
小酒館開始走上正軌。
每次去只是坐坐,嚐嚐燻味和餃子,這些年當廚師長養成的習慣,對產品十分注意。
把半拉兒豬蹄啃完,鄭佳琪從廚房出來,笑呵呵的問我:“老大,沒變味兒吧?”
“沒有,但是好像豬蹄換了,不是雨潤的了。”我說。
“是,最近雨潤缺貨,這是五零五的。”鄭佳琪說。
“我說呢,吃著比雨潤的嫩。”
但是沒啥事,味道沒變,也就廚師能吃出其中的微妙變化,客人吃不出來。五零五豬蹄不次於雨潤,比雨潤價錢高些。
鄭佳琪坐下來,往廚房看看,小高在收拾灶臺衛生,葉玉榮在旁邊站著跟小高說著話,滿臉笑容。
“老大,最近高師傅和葉姐很是親近。”鄭佳琪小聲說。
我一愣,問:“是嗎?你的意思?”
“倆人處的挺好,我看有處鐵子的跡象”她說。
我往廚房看去,葉玉榮笑著,很開心,小高擦著灶臺,也是很高興的樣子,倆人說什麼不知道,看樣是挺好。
他倆兒都是我找來的,葉玉榮是老鄉,單身。小高不行呀,李豔華老公,這要是他倆兒在這發生點啥,不好向李豔華交代。
我覺著他倆兒不可能處鐵子,葉玉榮比小高大,另外葉玉榮不在寢室住,天天和鄭佳琪與姜姐住在一起,沒啥機會。白天就更不可能了,在一起幹活,大家都瞅著呢。